大家书斋:最末的一块木柈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作品集 > 大家书斋:最末的一块木柈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5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3138944
  • 丛书名:大家书斋
作者:萧红 著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4月 
编辑推荐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富才情、在文学创作上颇有成就的女作家,曾深得鲁迅称许。她短暂而坎坷的人生经历是她创作的重要素材来源之一。
  在萧红的散文中,绝大部分是对青少年时代生活的回忆,回味了儿时的片刻欢乐,也记录了她艰难跋涉的生活历程。但这些作品从个人生活的一个侧面,却也反映出社会生活的一角,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认识价值。《*末的一块木柈》希望读者仔细阅读这些作品后,能够有所得有所收获。

 
内容简介

  《最末的一块木柈》中编选的小说都是比较典型的“萧红体”作品,《最末的一块木柈》中内容上也较适合各种人群阅读的部分,同时因为萧红小说散文化、诗化风格的特点,每一章似乎都可以独立成篇,所以虽然因篇幅所限进行了节选,但小读者在领略萧红小说独特魅力的同时也并不太影响阅读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作者简介

  萧红(1911年—1942年),黑龙江人。原名张道莹,笔名萧红,悄吟。1930年,结识萧军,两人相爱,两人一同完成散文集《商市街》。1933年与萧军自赞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1934年到上海,同年完成长篇《生死场》,次年在鲁迅帮助下作为“奴隶丛书”之一出版。萧红由此取得了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抗日战争爆发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在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40年去香港。萧红主要作品有长篇《马伯乐》,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以及一系列回忆故乡的中短篇如《牛车上》、《小城三月》等。

目  录
最末的一块木袢
小黑狗
欧罗巴旅馆
雪 天
家庭教师
来 客
提篮者
搬 家
黑“列巴”和白盐
度 日
飞 雪
当 铺
买皮帽
广告员的梦想
媒体评论

  萧红是我们女作家中最有希望的一位,她很可能取丁玲的地位而代之,就像丁玲取代冰心一样。
  ——鲁迅

  未能完成历史赋予她的使命而带着一颗破碎而孤寂的心,只三十一岁的青春,就含恨地与世长辞了!怎能不使我们感到痛心和惋惜!
  ——胡风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火炉烧起又灭,灭了再弄着,灭到第三次,我恼了!我再不能抑止我的愤怒,我想冻死吧,饿死吧,火也点不着,饭也烧不熟。就是那天早晨,手在铁炉门上烫焦了两条,并且把指甲烧焦了一个缺口。火焰仍是从炉门喷吐,我对着火焰生气,女孩子的娇气毕竟没有脱掉。我向着窗子,心很酸,脚也冻得很痛,打算哭了。但过了好久,眼泪也没有流出,因为已经不是娇子,哭什么?
  烧晚饭时,只剩一块木袢,一块木拌怎么能生火呢?那样大的炉腔,一块木袢只能占去炉腔的二十分之一。
  “睡下吧,屋子太冷。什么时候饿,就吃面包。”郎华抖着被子招呼我。
  脱掉袜子,腿在被子里面团卷着。想要把自己的脚放到自己肚子上面暖一暖,但是不可能,腿生得太长了,实在感到不便,腿实在是无用。在被子里面也要颤抖似的。窗子上的霜,已经挂得那样厚,并且四壁的绿颜色,涂着金边,这一些更使人感到冷。两个人的呼吸像冒着烟一般的。玻璃上的霜好像柳絮落到河面,密结的起着绒毛。夜来时也不知道,天明时也不知道,是个没有明暗的幽室,人住在里面,正像菌类。
  半夜我就醒来,并不饿,只觉到冷。郎华光着身子跳起来。点起蜡烛,到厨房去喝冷水。
  “冻着,也不怕受寒!”
  “你看这力气!怕冷?”他的性格是这样,逞强给我看。上床,他还在自己肩头上打了两下。我暖着他冰冷的身子颤抖了。都说情人的身子比火还热,到此时,我不能相信这话了。
  第二天,仍是一块木袢。他说,借吧!
  “向哪里借!”
  “向汪家借。”
  写了一张纸条,他站在门口喊他的学生汪玉祥。
  老厨夫抱了满怀的木袢来叫门。
  不到半点钟,我的脸一定也红了,因为郎华的脸红起来。窗子滴着水,水从窗口流到地板上,窗前来回走人也看得清,窗前哺食的小鸡也看得清,黑毛的,红毛的,也有花毛的。

 大家书斋:最末的一块木柈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