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

  • 版 次:2
  • 页 数:241
  • 字 数:220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0844812
作者:成金 编著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1月 
编辑推荐
  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一生不可废学,乃事业有大成。
                           ——曾国藩 
内容简介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一名有影响的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即探究其一生成就大事的不传之秘,创造性地将他一生的成就归纳为“八大学问”,可以说这“八大学问”也是他一生智慧的体现。《成就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汇集了一些典型案例,有助于读者对曾国藩有一个跨越时空的全方位的理解与把握,同时结合当代人在迈向成功征途上有可能遇到的各种境况,有针对性地总结归纳出诸方面的运用技巧,力求使该书成为人们拿来就用得上的案头有备之书。
目  录
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1.胸中始终装有“敬德修业”四个大字
 2.一定要有“同类中我最强”的信念
 3.为自己敢争一口气
二、改变性格的学问:人生就是一个自习的大课堂
 1.致力打败自己的弱点
 2.“知足慎独”四字是人生大要
 3.治住一颗奢惰之心
 4.做人必须守“清廉”与“规矩”
 5.戒傲是不败人生之法
 6.知己,才能少疏漏
 7.自立立人,自达达人
三、拯救命运的学问:紧紧抓住突破一生的主动权
 1.刚柔兼济是种大本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砥砺自我的学问:强者总有挺身立世的时候
  1.胸中始终装有“敬德修业”四个大字
人生学问何在?首先要从立志的学问开始说起。因为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其人生就是“平庸”两字;相反,那些志向高远者,胸中始终装有“敬德修业”四字,这就是人生的大学问,曾国藩即如是。
曾国藩从“湘军首领”到“中兴之臣”,可以讲成就了自己一生的大业。在曾国藩身上,特别体现了一种自我修身的力量,正如他自己所说:“吾人只有敬德、修业两事靠得住。敬德,则孝弟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做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定,丝毫不能做主。”同时他还讲道:“遇逆境,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遇逆境,正可困心横意,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固愤废学。”
由此看来,曾国藩非常注重自己的“敬德修业”,把“敬德修业”看作是每日有所进步的必要基础,他希望“德业并增”,这是他人生之所以进取的重要原因。
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国藩殿试成进士,名列三甲。按清代科举常列,三甲进士多不能入翰林,曾国藩为此而感到羞愧。此后他更加努力,终于跻身于翰林行列,登上了仕途的最高阶梯。这是他按照成大事的学问来要求自己的,即“以敬德修业”为己任。
很多人到了翰林这个地位,已不会在书本上用太多的功夫,只要钻钻门路,顶多做做诗赋日课,便可坐等散馆授官了。曾国藩来自农村,秉性淳朴,毫无钻营取巧的习气;在京十余年来勤读史书,倒培养出一股“以敬德修业”为己任的志气来。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曾国藩关于人生“不可废学”的重要观点,这说明他对人生学问的重视。有了“德业并增”和“不可废学”我们自然可以发现曾国藩成就一生的原因。
曾国藩以为:“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他十分自信地表示:“言大儒生终龌龊,万一雉卵变蛟龙。”决心按照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正统士大夫的基本人生信条,实现其“敬德修业”的远大抱负。
曾国藩还认为,要实现“敬德修业”的远大抱负,要达到这样一个人生的目的,就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因为困难大,个人付出的东西就越多。曾国藩主张:“圣贤之所以为圣贤,所争皆在大难磨折之日”。他在日记中,更以其具体透彻的例子加以说明:
书摘插画
插图

 曾国藩一生的八大学问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