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1月01日
  • 开 本:16
  • 纸 张: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300221205
  • 丛书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
作者:田克勤 李婧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编辑推荐
导语_点评_推荐词 
内容简介
本书以新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为主线,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背景,以邓小平同志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过程中所做出的杰出贡献为主要内容,力求深入阐述邓小平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及其当代价值,充分体现党的十八大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作者简介
田克勤,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首席专家、吉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长期从事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学和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等国家和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论文300 余篇,出版学术著作20 余部;有20 项成果获国家或省部级优秀教学、科研成果奖;主编出版 “面向21 世纪课程教材”、“国家新世纪网络课程”等全国通用教材多部。从1993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先后获曾宪梓优秀教师、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管优秀专家”、“省资深高级专家”、“第一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
李婧,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法学博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博士生导师,兼任吉林省企业法治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与研究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及吉林省社科规划项目多项,出版个人学术专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构建研究》,获吉林省人民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成果优秀著作一等奖。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高校理论战线》、《社会科学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国家和学科重点刊物(CSSCI以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或观点摘编,其中两篇论文分获省政府颁发的社会科学成果优秀论文一等奖和二等奖。现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历程与经验研究”,2014年获“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荣誉称号。
目  录
导论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一、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二、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三、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一章邓小平与党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一、邓小平与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二、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邓小平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
一、对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认识的曲折历程
二、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内涵及其确立的依据
三、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的实现及其意义
前  言
序言
媒体评论
评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党的十八大在回顾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强调指出:“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邓小平与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贡献作出了科学评价和概括,为我们深入研究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邓小平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作为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创建和巩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推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邓小平的童年、少年时期正值中国大变革、大动乱的年代。军阀混战、四分五裂、民不聊生的状况,以及由此而引发的中国人民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给邓小平留下了强烈的印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邓小平受民主、科学思想的影响,逐渐产生了科学救国、工业救国的爱国思想。他认识到中国要富强必须靠科学。只要每个青年都掌握一门科学知识,立志改变国家现状,中国就会成为一个不怕帝国主义欺辱的国家。正是带着这一美好的愿望,邓小平在父亲的支持下,于1919年9月考入重庆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1920年7月,邓小平在勤工俭学留法预备学校毕业后便和几十名同学远渡重洋,去法国勤工俭学。从此,邓小平开始了寻求救国真理的人生历程。
邓小平到法国后,因生活所迫,只在中学学习了几个月,就先后到几个工厂做工。他亲身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体验到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过去所怀抱的理想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渐渐破灭了,开始冷静地思考和进一步探索新的出路。邓小平自己回忆道:“一到法国,听先到法国勤工俭学学生的介绍,知道那时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两年,所需劳动力已不似大战期间(即创办勤工俭学期间)那样紧迫,找工作已不大容易,工资也不高,用勤工方法来俭学,已不可能。随着我们自己的切身体验,也证明了确是这样,做工所得,糊口都困难,哪还能读书进学堂呢。于是,那些‘工业救国’、‘学点本事’等等幻想,变成了泡影。”

 邓小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文库)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