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谣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乡谣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10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3323485
作者:黄国荣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10月 
编辑推荐

     著名军旅作家黄国荣的长篇小说《乡谣》以近似现场素描的手法,活画了主人公二祥与他的兄弟乡邻共度艰辛的日子以及他与四个女人所蕴集起来的情感历程。奇特的人物、奇异的吴文化、蕴含深刻主题,赋予作品凝重大气之美。史诗的笔法,优美而不乏幽默的语言,扑面而来的古朴、清雅、亲切、丰腴的乡情风俗,构成作品的特色。与已往乡土小说不同的是,这里的民俗风情不纯粹是文化,而是乡人过日子的程式。如此**化而又韵味化的处理很是罕见。

 
内容简介

  青年评论家蒋泥称“《乡谣》的人物、文化含量和紧贴现实对社会发展的反思,超过了《白鹿原》。”评论家林为进认为“《乡谣》比《许三官卖血记》更凝重、浑厚,有滋味,内涵丰富耐琢磨。”
  90年前阿Q成为中国国民精神的化身,90年后,汪二祥成为当代国民精神的化身。奇特的人物、奇异的吴文化、重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深遂主题,赋予作品史诗的凝重。二祥的善良与狡黠,痴憨与精明,软弱与倔强,悲惨生活遭遇与快乐人生哲学相融的国民性本质,及他与四个女人所蕴集起来的情感历程,是当代农民本质和现实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本书获总政全军文艺新作品奖一等奖,入围第六届茅盾文学奖,中央广播电台录制长篇联播。

作者简介

     黄国荣:男,曾用笔名箫簧、秋野,江苏宜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当过农民,搞过社教,当过兵,在解放军文艺出版社任过编辑、总编室主任、副社长等职,大校军衔、编审。1978年开始文学写作,已出版长篇小说《兵谣》、《乡谣》、《街谣》,中短篇小说集《蓝色的梦》、《蓝海之恋》、《尴尬人》、《走啊走》以及散文、评论等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多次获奖。14集电视剧《兵谣》获飞天奖,32集电视剧《沙场点兵》(与人合作)获金星奖。正在拍摄的电视剧有《燃烧的红烛》等。

目  录
谁解其中味——日子三部曲修订版自序
遥远的约会——《乡谣》台湾版自序
第一章  东边牛来了,西边马来了
第二章  村前雨蓬松,村后日头红
第三章  众生一思考,菩萨哈哈笑
第四章  天上一颗星,地下一盏灯
跋·上帝给的日子
后记
前  言
日子三部曲:《兵谣》、《乡谣》、《街谣》修订版终于要重新出版了。本是白话小说,语言也平实朴素,内容不过军人、农民、书商的平常日子,亦无引经据典,更无诗词曲赋,无须赘言解析。但三部曲的第一部《兵谣》于一九九六年十一月首次在中国大陆出版。至今已近十五年之久,今天又重新修订再版总有些缘由,所谓序,也就说明一下缘由而已。
其实三部曲重新修订,动因不在今天再版,主要是三年前台湾兄弟李锡东先生要陆续出繁体版,竖排版式页面字数少,《乡谣》和《街谣》厚如陈砖,且作品面世后,自己感到一些不尽初意之处,借此机会,于二○○七年修订了《乡谣》,台湾版更名为《日子》;二○一○年修订了《街谣》,台湾版更名为《书商》;自己一直对《兵谣》的文字不太满意,台湾出版因篇幅合适,当时抽不出时间修订,故文字未作改动,只更名为《突围》,这次再版,咬了咬牙,重新作了修订。再则至今时常有人在我的博客和邮箱里留言。对这三部作品表示喜爱关注,还有不少读者求购但买不到书,读者越是喜爱,我越得对读者负责。
这次修订改动最大的数《街谣》,不只文字润色,结构上也作了较大调整,篇幅压缩了近六万字。其次是《兵谣》,结构和风格虽保持了原貌,但全书文字在不改变原汁原味的前提下重新逐段逐句过了一遍。《乡谣》只改动了开头章节,全书保持了原貌和原有的风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让二祥提前做男人是大吉的主意,为的却是他爹爹汪涵虚。
汪涵虚自家都不敢相信,精明一世的他竟会为那个女人倒在牌桌上。
涵虚,这名字足以让人想象他父辈的学问。汪涵虚的名字是他爹爹起的。大吉听爷爷跟他讲过他爹爹这名字的来历。他爷爷为他爹爹起这名字费了一番心思,翻了唐诗宋词,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句中,挑得“涵虚”二字。他觉得诗句那种天映照在湖水里,如同被湖水所包容,天水合一,不可分辨的意境很好。望子成龙,就叫他涵虚,愿他有包容天下的博大胸怀和气魄。
汪涵虚没有按他爹爹的意愿成长,也没有成为他爹爹所期望的那种人,却也没给他丢脸。胸襟虽不那么博大,却倒是精明过人,他从爹爹手里接过一百多亩田地的家产,到他做五十大寿,家业已经有二百多亩地,娶了三房太太,还在老屋后面盖了一座二层高楼。尽管那幢楼为的是哄他高镇的那个女人,证明他每日清晨一觉醒来,打开窗户就能看到她,但楼毕竟是盖了,毕竟是汪家的财产。这楼在村里是独一无二的,打开西窗,高镇确是一览无余。
连当儿子的大吉都搞不明白,精明过人一辈子,从不听人一句劝,从不遭人一暗算的汪涵虚,那天竟会让那个女人激得一下就变了自己的性,一把一百担稻地往桌上押。而且竟会接连输了十把。要不是恶火攻心。那一口鲜血喷到牌桌上,只怕汪家这时已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那个女人和张公祠茶馆的跑堂把汪涵虚送到肖泽元诊所。肖郎中的医术在高镇可说首屈一指。肖泽元诊断汪涵虚是痨病复发。诊完病,给他开了方子。尽管大吉和三姆妈给肖泽元多塞了医药费,把全家人的口也封了再封,世上还是没有不透风的墙。那些债主如同蚂蚁搬家,成群结队,来来往往,踏破了汪家的大门槛。
吃过晚饭,三姆妈端着一盏美孚灯,带着大吉的主意上后楼。三姆妈把美孚灯举得高过头,要不端着灯也看不清脚下的地,灯下黑。三姆妈举着灯,勾着头,方能把脚下看清。三姆妈是小脚,小巧玲珑的小脚像两只粽子,一前一后交错着敲着地。端午节,江南的粽子裹得跟女人的小脚一样,据说为的就是要引诱河里的鱼鳖虾蟹吃这些女人的嫩脚,不要吃三闾大夫屈原的身子。这粽子里渗透着江南女子们对屈原的一片敬爱情分和牺牲精神。三姆妈的三寸金莲在汪家桥有美名。小巧得让人心痛,担忧它是否能支撑住三姆妈美丽苗条的身子。三姆妈走路的样子不是那么稳当,总是一扭一晃的,可三姆妈从打十九岁嫁给汪涵虚来到汪家桥也二十年了,没人见三姆妈因走路不稳而跌倒过。她走路扭晃脚下却总是轻脱快当,格外地显出她的风姿。要不汪涵虚也不会拿两担银元到城里去娶她。
三姆妈的小脚把木楼梯敲得咚咚作响,今日三姆妈的脚步好像比往日重些,或许她是故意用这向楼上的汪涵虚通报她的到来。

 乡谣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