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装甲战 1941-1975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太平洋装甲战 1941-1975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0706868
作者:邓涛 著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编辑推荐
   10万余字、383幅图,多层面、多角度全景展示被视作“荒漠般领域”,却连绵不断、极富地域特色的——1941-1975年东亚、南亚、太平洋诸岛以及中南半岛上演的装甲机械化战争!
  
 
内容简介
  《太平洋装甲战 1941-1975》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两大部分,分别是“1941-1945年太平洋战争时期的装甲机械化战争”及“1954-1975年发生在越南及印度支那半岛上的装甲机械化战争”。详细地从技术、政治历史背景、战役态势、战术运用、战例等方面,将“太平洋装甲战”以多层面、多角度的方式全景展示出来。
作者简介
  邓涛,男,河北工业大学教师,资深军事科普作家。曾以笔名云中子、子迟、元佑、燕云等,在《舰船知识》、《兵器》、《现代兵器》、《现代舰船》、《坦克装甲车辆》、《航空档案》、《航空世界》、《NAAS》、《军事评论》、《舰载武器》等军事刊物发表文章上百篇,并出版了包括《红色奔流》(武汉大学出版社)、《末日计划:第三帝国秘密空军装备》(长安出版社)在内的军事书籍若干。

目  录
第一部 太平洋装甲战(1941-1945)
第一章 1941年12月:战争的开始
第二章 日本坦克部队的快速推进
第三章 战争中期的坦克作战
第四章 战争后期的坦克运用
第二部 越南战争中的装甲力量(1954-1975)
第一章 第一次印度支那半岛战争
第二章 南越装甲部队的组建
第三章 美国海军陆战队装甲分队在越南的初期战斗
第四章 美国陆军装甲部队的到来
第五章 战场上的黑马:第11装甲骑兵团
第六章 战争中后期的美国陆军装甲部队
第七章 美国及盟国参战装甲部队主要技术装备概览
第八章 战争中后期南越装甲部队的重新武装及最终覆灭
前  言
尽管不同于西欧或是东线战争,在亚太地区进行的战争一向被认为机械化对抗程度不高,但事实上,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东亚、南亚、太平洋诸岛以及印度支那半岛的确上演了连绵不断且极富地域特色的装甲机械化战争。
本书正是从这样一个一向被视为“荒漠般的领域”为切入点,详细地将这一段历史还原出来。
全书分为两大部分,按时间顺序,分为“1941-1945年太平洋战争时期的装甲机械化战争”及“1954-1975年发生在越南及印度支那半岛上的装甲机械化战争”。详细地从技术、政治历史背景、战役态势、战术运用、战例等方面,将“太平洋装甲战”以多层面、多角度的方式全景展示出来。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作为一个冷战中的天然武器试验场,美军向越南派遣了大量各种型号的装甲战斗车辆。但由于冷战中以欧洲为重的传统思维作怪,美军高层并没有打算将计划用于欧洲战场的一流装备大量派往越南,因此驻越美军装备的主战坦克型号并非当时最先进的M60A1,而是稍逊的M48A3“巴顿”。当然,作为一种战斗全重48吨,装备有90毫米M41加农炮的庞然大物,尽管通行性能存在与越南战场的实际严重脱节的问题,但凭借让人放心的装甲防护,以及皮实耐用的柴油发动机(移植自M60主战坦克),M48A3居然是那场战争中最受美国大兵欢迎的武器之一。下面的战例就很能说明问题—顺化战役中一辆参加巷战的M48A3居然遭到120次RPG-2攻击,连续换了6次乘员,但主装甲未被击穿,坦克仍然保持着战斗力。当时发生的是巷战,火箭筒射手的射击角度受到极大的限制,120发未能奏效不足为奇。美军的那6名乘员并非因遭受战伤而被换下,RPG-2火箭弹在车体外发生的反复剧烈爆炸使他们的听觉和注意力受到了损伤。美军能前后6次换人,说明坦克占据有利地形,形成了有效防御。正确的装甲防护使用,使M48成为顺化战役中的巷战之王。而在溪山战役中,海军陆战队的M48A3更是以短兵相接的战术直接摧毁了2辆北越第202坦克团的PT-76水陆坦克。不过在顺化战役中以挡住越南第201、第202坦克团而闻名的南越第1装甲旅(第11、第17、第18装甲团)在1975年3月的西原战役后期也照样被围歼,损失的138辆装甲车辆里就包括M41/M48坦克和V100轮式装甲车。所以同样的武器,也要靠合理的战术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能。
  其实对越南战场的实际来说,十来吨重的轻型坦克要比50吨级别的主战坦克更能适应—之前的法国人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在第一次印度支那半岛战争后期,法国远征军更多地依赖于美制M24“霞飞”轻型坦克而不是M4“谢尔曼”。当美国人来到越南后,他们同样注意到了此前法国人的经验,所以在第二次印度支那半岛战争初期,他们先是带来了大量M24的升级版—M41“斗犬”轻型坦克,M41“斗犬”轻型坦克实际上是剔除M24“霞飞”设计瑕疵后的改进型,两者在性能上并没有本质差异,而越共方面却已今非昔比,即使不考虑越共大量装备的“B40炮”(RPG-2),美国军方也不认为这种火力贫弱的薄皮货有能力阻止越共军队T-34坦克群的推进①。从1967年开始,美国人就酝酿将最新型的M551“谢里登”空降坦克派往越南。这种想法最终在1969年如愿以偿。M551的本质是一种在必要情况下,拥有伞降部署能力的轻型坦克,远非纯粹的伞兵坦克(但也许打着“空降坦克”的旗号)。为了满足边打边撤的迟滞性战术目的,虽然强调通过卓越的战略机动性使其能够在第一时间增援前线,但其设计着眼点却像传统的美式坦克一样,重点在于强大的火力与作战持续性。其设计上的亮点在于能够发射炮射导弹的152毫M81两用炮。虽然最终运往越南的M551拆除了昂贵的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只能够发射普通炮弹,反坦克能力十分有限,但凭借XM625霰弹最终成为了恐怖的丛林杀手。
书摘插画
插图

 太平洋装甲战 1941-1975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