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丛书:人间词话

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 > 集部 > 国学经典丛书:人间词话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3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4827822
  • 丛书名:国学经典丛书
作者:王国维 著,李维新 注译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编辑推荐

购买国学经典**辑、第二辑、第三辑请点击: 

 国学经典**辑(40种)

国学经典第二辑(40)

 

国学经典第三辑(20种)

 

 

 

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了解,则其学说不易评论……所谓真了解者,必须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

 

 

                           ——陈寅恪
  词以境界为*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成句。  
内容简介
自《人间词话》1908年首次公开发表至今,已恰好是100周年。一个世纪以来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专著与论文,在文字数量上已远远超出只有了了数千字的《人间词话》本身。如果有好事者对此作一统计对比,想来一定会给人以震撼、惊愕的戏剧效果,这倒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人间词话》的精深与影响。可以肯定的是,有关《人间词话》的研究仍然会继续下去,仍然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在这样的进程中,笔者认为,我们必须要具备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在《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一文中,陈寅恪曾这样写道:“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了解,则其学说不易评论……所谓真了解者,必须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陈寅恪先生这里谈的是“哲学史”,谈的是“古人”,但是揭示的却是一个后学必须遵守的学术通则,当然同样适用于我们对于《人间词话》的研究与阅读。
  本书依王幼安先生校订本为据,只是加入了滕本《人间词话新注》多出的13则,题为“人间词话删稿二”,附于王本“人间词话删稿”之后,故改王本“人间词话删稿”为“人间词话删稿一”。希望既能保持王本体例的严谨,又能给读者以相对完整的阅读满足。
目  录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删稿一
人间词话删稿二
人间词话附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人间词话
  一
词以境界为最上①。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在此。
[注释]
①《人间词话》中有不少作者赋予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境界”即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以下译文中凡遇到这类词均不作硬译,而以引号加以标识,读者可通过上下文意细心体会。
[译文]
填词以创造“境界”为最高目的。具有“境界”就会成就高格,就会写出名句。五代、北宋时期的词之所以最为优秀就是因为具有“境界”。
  二
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译文]
诗词中有“造境”,有“写境”,这是理想派和写实派的区别。不过,这两派倒是很难分辨。因为,凡是大诗人所创造的“境界”,一定会和自然吻合;所描写的“境界”,也一定会和理想接近。
  三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①“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②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③“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④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⑤能自树立耳。
[注释]

 国学经典丛书:人间词话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