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规划——理念·标准·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城乡规划/市政工程 > 绿道规划——理念·标准·实践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59087
作者:蔡云楠、方正兴、李洪斌、朱江、肖荣波、邓木林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内容简介
《绿道规划:理念·标准·实践》分为理念、标准和实践三个篇章。理念篇重点介绍了绿道建设的背景、经验与探索,以及绿道规划理论与方法等内容;标准篇从工作组织、规划建设和长效管理三个方面介绍了绿道规划、建设、管理的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实践篇从区域绿道网规划、城市绿道网规划和社区绿道网规划三个层次介绍了中国各省市有代表性的绿道规划建设案例。
《绿道规划:理念·标准·实践》可为从事城市规划、生态规划的专业人士、绿道建设和相关管理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提供参考。
目  录

第一篇 理念篇
第一章 生态困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生态环境恶化
二、居民生活品质下降
第二节 生态保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有效区域协调机制的缺失
二、发展型政府的管理偏差
三、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尺度失衡
第二章 国外经验和绿道理念
第一节 相似的困境——19世纪末的伦敦
第二节 解决之道——从“田园城市”到“绿道建设”
一、“城市—乡村”结合的“田园城市”模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生态困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随着经济发展迅速提高,大量城镇密集区域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形成了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冀地区等三大城市群,它们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以珠三角为例,该地区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短短30多年里,已从一个落后的“边缘地区”,成长为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中心”之一、世界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拥有巨大经济发展潜力的城市群。然而,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珠三角的一大隐患。工业、城市发展的无序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农田、草地、林地、河流和湖泊受到严重污染,城市的“热岛”、“湿岛”、“干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原有的田园风光、岭南特色正在逐步消失,休闲游憩空间缺乏、设施配套困难、安全隐患增多以及各种社会问题也相伴而来(许学强和李郇,2009)。
这些目前在区域内高度集中的城乡社会差异、资源生态恶化以及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等多种空间矛盾,正严重制约着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处理经济增长和资源短缺、社会需求与公共供给之间的关系是珠三角城市群当前面临的突出矛盾,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在2012年广东省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痛批广东城市发展“三大弊病”:建筑洋了,特色没了;城市大了,空间小了;人口多了,交往少了。经济粗放发展,城市快速扩张、无序蔓延,城市绿色空间、自然生态空间逐年减少,“城市真的让生活更美好”吗?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生态环境恶化
改革开放以前,珠三角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以及人口迁移都是按国家计划进行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十分缓慢,和全国一样处在一个低城镇化过程中。1978年以来,珠三角改革开放“先行一步”,不仅创造经济增长奇迹,而且带来了快

速的城镇化过程,城镇建设用地迅速增长,新的城市和建制镇不断涌现。1978年,珠三角仅有5个城市,32个建制镇。到1993年,城市增加到25个(包括县级市),建制镇达到392个,城镇密度也相应达到100个/万km2是我国城镇最密集地区之一。城镇建设用地增长迅速,珠三角地区的城镇建设用,地总面积1990年为1066畅9km21995年为2673畅7km22002年为4546畅4km2,2006年为8264km2。其中,1995年与,1990年相比增长最为,迅速,增长了151%;2002年比1995年增长了70%①。

 绿道规划——理念·标准·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