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家长篇)(万千教育)

当前位置:首页 > 亲子/家教 > 0-6岁 >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家长篇)(万千教育)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978656
作者:冯夏婷 主编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1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写给幼儿家长的育儿指导书,对幼儿教师也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作者聚焦于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四大类问题行为——社会性发展方面、情绪情感方面、学习方面和生活习惯方面,如攻击、吮吸手指、怕上幼儿园、尿裤尿床等,共计30种。作者通过定义和行为表现的描述来帮助家长识别孩子是否存在某种问题行为,通过众多案例全面地探析了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指出家长们常见的错误态度和应对措施,并给出了非常具体且专业的教育和应对建议。每一种问题行为的写作都包括“案例”、“分析”、“错误应对”和“锦囊妙计”四个部分。
全书最后一部分还介绍了行为矫正的原理和方法,有助于家长理解教育方法和技术背后的理论支持,从而增强家长触类旁通的教育能力。
作者简介
冯夏婷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儿童心理与教育、儿童智力开发等。为《妈咪宝贝》、《孩子》和《家庭教育》等育儿杂志的顾问及撰稿人;新浪育儿网、太平洋亲子网等多家育儿网站的专家顾问。曾主编《幼儿园教育活动》、《独生子女成
目  录
第一部分 社会性发展方面的问题行为
 1.攻击
 2.捣乱
 3.破坏
 4.乱发脾气
 5.说谎
 6.偷窃
 7.不服从
 8.不分享
 9.社交退缩  
第二部分 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行为
 1.吮吸手指
 2.任性
 3.依赖
媒体评论
不论是对于初为父母的家长,还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这本书都可以成为“遭遇”孩子教育问题时的“百宝箱”。冯教授及其合作者们经过大量的实地观察、实战研究,将幼儿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几乎所有问题行为,分门别类地加以研究,通过具体案例的描述和科学的分析,给出了实用而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6.偷窃
在父母眼中,孩子总是纯洁天真的,“偷窃”应该是品德败坏的“混混”做的事情,跟自己的孩子毫无关系。可是,幼儿园里常见一些小朋友拿了不是自己的画笔、橡皮,并把它们放到自己的书包里;或者未经允许,就把别的小朋友带来幼儿园玩的玩具拿走。当老师向家长反映这些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往往表现出惊讶甚至愤怒:“从哪儿学的小偷行为!我们可没有教过!”
偷窃在法律上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秘密窃取行为。有时候,幼儿“偷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算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偷窃。首先,他们可能并不是想占为己有,有可能只是喜欢某支画笔的颜色或某块橡皮的味道;其次,如果有的小朋友当着别人的面把东西给拿走了,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你的”、“我的”,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好玩。
当发现幼儿有这种表现时,家长不能笼统地下结论说孩子的品德有问题,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楚幼儿偷拿别的小朋友东西的真实原因,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然后根据具体的原因来进行引导,使孩子改掉“偷窃”的习惯。以下通过介绍一些具体的案例,帮助有“偷窃”行为的儿童走出误区。 
  (1)因需要得不到满足而引发的“无意偷窃”行为
  案例
李女士是一位大学老师,她有一个非常聪明听话的女儿灵灵。有一次李女士带着4岁的灵灵去逛超市,当母女俩推着购物车到付款台时,李女士发现灵灵的两个上衣口袋被塞得鼓鼓囊囊的,用手一摸,竟然掏出来许多女儿喜欢吃的棒棒糖,这令李女士非常吃惊,没想到自己的女儿在短短的几分钟之内会干出这种事情来,李女士顿时感到自己对女儿教育的失败,竟然培养出一个“小偷”来。
  分析
2—7岁的儿童正处在“自我中心”阶段。这时的儿童常常认为世界跟自己是一体的。他们还分不清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喜欢的,他们就会顺理成章地将喜欢的东西占为己有。年龄越小,这种现象越普遍。在他们的眼中,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理由能阻止他们拥有它,但幼儿的这种“偷”和成人观念中的偷有着本质的区别。
书摘插画
插图

 幼儿问题行为的识别与应对(家长篇)(万千教育)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