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文存 王富仁自选集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学人文存 王富仁自选集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1999年01月01日
  • 开 本:24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3327768
作者:王富仁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9年01月 
内容简介
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学人。学术所依托者,学人也。学人须由学殖养成,非纯由天资铸就。学殖者渐,天资者顿,而学术的规律是“渐”的。基于这个“渐”的规律,出版人便有义务在当代学术的积累与整理上做一份工作,以助成学术之进步。这是我们出版此丛书的初衷。
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中国学术界涌现出一批新学人。他们大多有过对社会动乱与变革的体察,受过“西风”渐欲迷人眼的种种思潮的冲激,有过放眼望洋的蹈厉,亦有过躲进小楼的沉潜。他们在80年代初崭露头角,继而渐趋成熟。90年代以来,这批学人更以一种成熟的心态,对新世纪的学术前景作了从容的思考。由此我们也就有理由期望他们在步入下一个世纪的时候,成为新世纪通博的学术大家。这样的大家是现代化中国所迫切需要的。因为一个民族,在其步入现代化的日寸候,倘不能对自身的存在作出健全、合理的解释与肯定,那便是崩溃的开始。学人的使命,究其根本正在于作出这样的解释与肯定。我们不能在拥有了技术之后却失去了精神。这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是可堪忧心的问题。
作者简介
王富仁,山东高唐人,1941年生。196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外文系,1978年考取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1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82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198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任教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9年晋升为正教授,1993年担任博士
目  录
我走过的路(自序)
两种平衡、三类心态,构成了中国近现代文化不断运演的动态过程
中国近现代文化发展的逆向性特征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逆向
性特征
文化危机与精神生产过剩
影响21世纪中国文化的几个现实因素
鲁迅前期小说与俄罗斯文学
《呐喊》、《彷徨》综论
《狂人日记》细读
创造社与中国现代社会的青年文化
闻一多诗论
《雷雨》的典型意义和人物塑造
《日出》的结构和人物
《废都》漫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两种平衡、三类心态,构成了中国 近现代文化不断运演的动态过程
关于文化,人们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我认为,我们所说的文化,实际是人类在自己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所创造并作为一种信息返转来作用于人类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文化是人类的创造成果,一切自然形态的东西不属于文化的范畴,但自然一经人化,一经着上了人类加工、改造的痕迹,也便成了文化的组成因素。杭州西湖作为自然存在的“湖泊”,不属于文化的范畴,但作为人类的园林建造,则是文化形态的东西。所有精神的产品,都是人类的创造,所以都属于文化的范畴。
我还认为,文化必须能够作为一种信息返转来作用于人类自身的存在与发展。否则,便不是我们所理解的文化的含义。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有其纯使用的价值,但文化的价值绝不在于它的这种纯使用价值。如果始皇陵仅仅作为埋葬秦始皇这个人的尸首的处所,它还是不具有文化的价值的。它的文化价值,在于它是一种信息,一种能够传达出当时历史时代各方面情况的信息,一种能使人们了解当时人类存在与发展状况的信息。人们获得这种信息后,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到自己的存在和发展。只有在这个意义上理解文化这个概念,它才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东西,才是具有超历史、超时代、超越空间和时间的普遍意义的东西。
  ……

 学人文存 王富仁自选集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