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社会学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情感社会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2626844
作者:郭景萍 著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08年03月 
编辑推荐
本研究一方面通过实证调查的结果检验和说明重要的情感社会学理论;另一方面运用调查的材料来解释情感社会现象、情感社会关系以及情感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并提出改善的建议或对策。虽然实证调查所收集的资料直接分析和描述的对象是个人,但是,作者期望通过对作为分析单位个体的情感状况的调查,来描述个体所属群体的情感状况和特征,尤其想了解不同质性群体的情感价值观念和情感生活方式,从而对我国居民的情感现状做出分析,从某个侧面了解中国社会的情感存在和发展的状况,剖析和解决中国现实中存在的社会情感问题。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试图阐明情感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框架,提出社会学研究情感的特殊视角(理论的角度),然后追溯和梳理社会学前辈的情感研究(历史的角度),最后落实到对社会现实的情感问题研究(现实的角度)。沿此路径而行,本书的结构分为上、中、下三大篇:上篇为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建构;中篇为情感社会学的历史追溯;下篇为情感社会学的实证研究。
本书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程度。作者力图全面、系统地考察古典的和现代的情感社会学理论,并且着重研究现代社会中的情感现象和情感问题,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情感社会学理论的基本框架,描述情感社会学理论所应具有的基本形态,提出了情感社会学一些新的主题并作了探讨。
作者简介
郭景萍,河北玉田人,广东商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社会学教授。在湘潭大学先后获得哲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1999年转入社会学教研领域,主持完成国家课题一项,省级课题三项:独著、合著6本著作,出版1本译著,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现为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
目  录
绪论
一、课题研究缘起
二、课题研究方案
三、课题特色优势和研究意义
上篇 情感社会学的理论建构
第一章 情感社会学概述
一、情感社会学的理论风格
二、社会学情感研究的方法
三、社会学情感研究的特征
第二章 情感的社会学阐释
一、情感解释面面观
二、情感作为“主观社会现实”
三、情感的社会学三维意义
四、情感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功能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课题研究缘起
长期以来,理论界存在一种看法,认为社会学家们只注重理性或理性行动的研究。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社会学作为与现代社会联袂而行并推动现代社会形成和发展的“理性力量”,自然会将理性或理性行动作为社会学研究的脉络和主流。社会学的理性研究光辉炫人眼目,以至于掩盖了社会学情感研究的成就。社会学理论发展史实告诉我们:情感问题一直是社会学家们研究的参照主题。从孔德、涂尔干、韦伯、库利到西美尔、舍勒、帕雷托、罗斯,从埃利亚斯、曼海姆、弗洛伊德到马尔库塞、弗洛姆、吉登斯,他们在研究自己思想的主题时都会把情感作为重要参照对象来研究。关于他们这方面的思想,我们在本书中有详尽的阐述。
然而,尽管许多社会学家们对情感现象予以了关注,情感的社会学研究却仍然是一个缺乏固定范式的、边缘的、零散的领域。不可否认的是,著名的社会学大师(无论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中鲜有人对情感社会学作系统的阐述,或以情感社会学作为自己的中心议题,论及情感之处常常给人以心不在焉或语焉不详之感。毕竟在社会学框架内研究情感是一回事,而真正创立情感社会学的体系又是另一回事。绝大多数社会学家的情感似乎并不钟情于情感,而更倾情于社会秩序、理性、制度、组织这些理性化的社会现象。的确,社会学中弥漫着一种浓厚的“理性主义”,以至于压抑了同时存在的情感思潮。如果把社会学体系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么情感社会学作为大树的分枝虽然已经抽枝发芽,但生长的空间却受到限制,被蓬勃生长的其他分枝所遮掩和排挤。一方面,以往的社会学家们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大量地涉及到情感的问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笔;但另一方面与此不相称的是,在现有的社会学理论体系中情感研究又似乎登不了大雅之堂,找不到它的明显位置,或者说,社会学家前辈们所作的情感研究没有能够进入目前主流社会学的视野,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
……
书摘插画
插图

 情感社会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