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行星探测历程--历史、发展、遗产与展望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业技术 > 航空/航天 > 俄罗斯行星探测历程--历史、发展、遗产与展望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5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5908632
  • 丛书名:航天科技出版基金系列
作者:(爱尔兰)布赖恩·哈维 著,侯建文,刘付成 等译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编辑推荐
  你想了解俄罗斯行星探测历程吗?那选择本书就对了 
内容简介
  在人类探索空间、征服宇宙的历史长河中,苏联/俄罗斯一直占据着独特的地位,并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俄罗斯的空间开发是人类空间探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创造了诸多“第一”: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奠定了现代火箭理论;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世界上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及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造物体(月球1/2号);首个行星探测器(金星1号);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轨道飞行的人(尤里?加加林)和第一位太空行走之人(阿列克谢?列昂诺夫);第一座载人空间站(礼炮号),等等。当然,其中也不乏失败的苦涩。本书即从一个西方学者的视角,详细介绍了苏联/俄罗斯行星探测(主要是火星和金星探测)的历程:艰难起步后的高潮和低谷;伴随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科学家的喜悦与泪水。书中对20世纪初期及中叶苏联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和苏联科学家的早期活动,二战前后及冷战大背景下美/苏竞争对苏联月球与行星探测项目的影响,苏联/俄罗斯几代行星探测器几经周折的设计方案、所获科研成果,以及历次失败均有详尽而独到的描述与分析。
  相信本书能对我国从事行星科学研究、行星探测器研制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作者简介
  侯建文,研究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总设计师。先后在航天科技集团509所、812所从事卫星控制系统和卫星总体工作,曾任812所副所长、FY-1、FV-3气象卫星、实践六号卫星副总师、实践七号卫星总师。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常委、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科技委副主任、YH-1总师、探月三期轨道器副总师、遥感卫星八号总师。先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关,多次解决了卫星总体和卫星有关分系统设计和试验中的关键技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多项科技成果,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国防科技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称号,为我国的卫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  录
第1章火星女王
漫长的1883年暑假
《火星女王》和科幻小说在俄国所扮演的角色
佩雷尔曼、灿德尔和孔德拉秋克
镇压过后,复活
太空时代的金星
太空时代的火星
行星际航行时代的序幕
参考文献
第2章第一阶段计划
苏联火箭
德国的进步
R7火箭
地球卫星理念
媒体评论
  美国和欧洲近年来在行星探索领域取得的众多巨大而值得骄傲的成就,掩盖了是苏联开辟了奔向行星之路的事实。飞往金星和火星的想法可追溯到沙俄时代及1920年拍摄的有关火星殖民地的名为《火星女王》(Aelita)的广受欢迎的影片,而真正使火星探索计划进入制图的是斯大林的苏联时代。其实人们忘了,苏联的载人登月火箭——N-1,原先是用来将航天员送往火星的,是登月竞赛使得决策者改变了火箭原先的用途。在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进入轨道的几个月后,苏联人即对首次无人火星飞行进行了计算。
  苏联人在其行星探索计划中实现了许多个重要的“第一”:
  首个金星(1961年)和火星(1962年)探测器。
  首个到达另一个世界——金星(1966年)表面的探测器。
  首次在金星表面软着陆(1970年)。
  首次在火星表面软着陆(1971年)。
  首次拍摄火星表面图像(1971年)。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1章火星女王
  《火星女王》(Aelita)是苏联一部科幻小说及科幻片名(1924年)。——译者注
  火星上居住着某些物种或者其他我们能确信存在而又不知为何物的物种。
  ——珀西瓦尔·洛厄尔(Percival Lowell),《火星运河》(Mars and its canals),1906年
  11漫长的1883年暑假
  俄罗斯的行星探索可以追溯到1883年的夏天,源于卡卢加市(Kaluga)一位教员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的一部著作,是他开启了俄罗斯人描绘星际旅行的先河。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1857年9月出生于俄罗斯的伊热夫斯科耶镇(Izhevskoye),他父亲是一名护林员。10岁那年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感染上了猩红热,这使他基本上失聪。可能是他听力受损的原因,他母亲帮助他完成了小学学业,而他自己更是如饥似渴地读书,到17岁时掌握了高等数学、微积分和球面三角的计算,之后他千方百计地获得了在卡卢加市任教的职业,并在那儿度过了余生。
  在1883年那个漫长的暑假期间,齐奥尔科夫斯基偶然间产生了星际空间旅行的念头——尽管我们仍不确切知晓究竟是什么激发了他的这一兴趣,然而这一兴趣却成为了他毕生的追求。值得一提的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并非是个空想理论家,这个天赋非凡、自强不息的人,还集数学家、发明家、作家和实用工程师于一身,正是他建造了助听器、风洞
  以及小型离心机。
  康斯坦丁·齐奥尔科夫斯基
  1883年那个夏季,齐奥尔科夫斯基完成了他的第一部著作《自由太空》(Free space),书中描述了星际旅行者为什么会失重。接着,他又发明了火箭发动机推力公式,即齐奥尔科夫斯基公式,它成为了后来所有火箭科学的基础,即使现在也是火箭学科首先要教授的要点。在《登上月球》(On the moon)(1893年)与《天地之梦》(Dreams of Earth and heaven)(1895年)中,他提出了飞离地球的要点——精确计算所需要的速度——并且在《行星际航行》(Interplanetary flight)
  一书中,他草拟了一个能够深入太空旅行,且自身拥有封闭生态系统的空间站。在“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 一文(1903年)中,他阐明了为什么裂变核燃料将是长途太空旅行所必需的,这是因为其能够提供比液体燃料火箭更大的推力,并说明了如何才能在其他星球上软着陆。最后,他预言:“人类终将登上太空并在那儿找到居留地。”
书摘插画
插图

 俄罗斯行星探测历程--历史、发展、遗产与展望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