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贴善本精华·大唐三藏圣教序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书法/篆刻 > 碑贴善本精华·大唐三藏圣教序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7年05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80735361
作者:江吟,许洪流 主编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05月 
编辑推荐
王羲之(公元303~361年),字逸少,琅邪临沂人(今属山东)。后徙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历官江州刺史、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有“书圣”之称。
此碑为弘福寺沙门怀仁集晋右将军王羲之书,唐成亨三年(公元672年)十二月八日京城法侣建立。文林郎诸葛神力勒石,武骑尉朱静藏镌字。行书,三十行,行八十五、八十六字不等。额刻七佛像。碑原在陕西西安弘福寺,后移西安碑林。集王圣教序记,较雁塔褚遂良正书本晚十九年,多文王答敕、皇太子笺答、又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怀仁集王书,历廿五年乃成。
王羲之书法,初学卫夫人,后渡江北游名山,先后见到李斯、曹喜、钟繇、梁鹄、蔡邕等书迹,遂改本师,草书师张芝,真书法钟繇,得个中奥妙,然后增损古法,一变汉魏质朴书风,创造出妍美流便的今体,于真、行、草三体有极高的成就。先有梁武帝评其书云:“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再有唐太宗李世民云:“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霞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正,玩之不觉为倦,览之莫识其端,心摹手追,此人而已,其余区区之类,何足论哉。”由于帝王的喜爱提倡,又有群臣的附和,更因为其“志气和平,不激不厉而风规自远”的道媚劲丽的书风,确为后世所钦仰,千百年来被尊为“书圣”,被书法界奉为圭臬,自在情理之中。
《圣教序》虽是集字成碑,且缺失之字为拼接组合而成。但因怀仁功力精澡,又是谨慎从事,终能各尽其势,完好地再现了王羲之书法的艺术特征,用明人王世贞的话来说,是“备尽八法之妙”,成为王字的一个大宝库。此碑于宋以后中断,传世以未断宋拓本为佳,字迹稍肥,笔锋使转处莹丝可见。
王羲之笔法精绝,笔势遒劲,字里行间流露出“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的韵致,确是后世学书者难以达到的境界。我们临习此帖,先应在反复读帖的过程中去领悟王字的法度,落笔之际,则应锤炼用笔工夫,在骨力上要能够体味其“峻骨”、“峻整”,特别要细参唐摹本《兰亭》,一下笔即要有筋、骨、血、脉、肉,其点画出入之迹要合乎笔势,由用笔而生字形,也就是说,从用笔的意态取势,着眼于点画、部首以及结构部件占领的空间位置,逐个将字临像、临熟,逐渐写出王字清朗俊逸、恬静洒脱的风神来。同时,必须明白,王羲之之所以能成功,一方面是他对书法技法的把握、运用已精熟到了“尽善尽美”的程度,另一方面,他寄情山林、恬淡儒雅的秉性,使他在挥运之际从未宥于法度,或者说在追求书法天趣的过程中,其技法从未受到法度的束缚。这对于一般的学书者来说,颇有启迪意义。因此,我们在刻苦钻研、学习王字技法之际,能凝神静气、放松心态是十分重要的。如何有分寸地掌握好二者之间的“度”,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须视自身情况加以解决的。
其次,“若断还连,如斜反正”,灵动变化的篇章构成,也是王羲之书法的重要特征。集字而成的《圣教序》,其章法布势已作了很大的调节,但终因不是一气写成的,故此间稍有缺憾,即某些字势联贯不够,行气不足。对此,我们可多多注意上下笔势的联贯,并参考如《兰亭序》、《丧乱帖》、《快雪时晴帖》等王字法帖,从中感悟、体味王书谋篇布局的要妙,就自然能窥得王字的真谛,进而把握王字的整体风格。 
内容简介
全称《大唐三藏圣教序》,唐代碑刻。太宗李世民制文,高宗李治又撰《述三藏圣教序记》今存有四种石刻。一、褚遂良正书。永徽四年(653)建于长安(今陕西西安)慈恩寺大雁塔下,世称“雁塔圣教”。碑分二石,序、记分刻。《金石萃编》载:碑高六尺三寸,宽三尺五分。前碑共二十一行,满行四十二字,后碑自左至右,共二—十行,满行四十字,书法遒健雅丽,是褚书晚年代表作。近人沈曾植以为:“《雁塔》专趣超纵,例以《房玄龄》(碑),却病其夫和”。’二、王行满正书。显庆二年(657)建于偃师(今属河南)。《金石草编》载:碑高八尺四寸,宽四尺三寸五分,字共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六字。《中州金石记》云:“用笔端方绵密,绰有姿致。”三、褚遂良正书的临本,一说是褚氏的别写本。序、记同刻一石,款记‘龙朔三年’(时褚氏已殁五年)。建于冯翊(今陕西大荔),世称《同州圣教》。
书摘插画
插图

 碑贴善本精华·大唐三藏圣教序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