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不死(谁懂得媒体,谁赢得未来。《新周刊》主笔胡赳赳解读我们这个时代与它的媒体。罗永浩、洪晃、左小祖咒、时寒冰联合推荐)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新闻传播出版 > 理想不死(谁懂得媒体,谁赢得未来。《新周刊》主笔胡赳赳解读我们这个时代与它的媒体。罗永浩、洪晃、左小祖咒、时寒冰联合推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1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329202
作者:胡赳赳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11月 
编辑推荐

        谁懂得媒体,谁赢得未来,新周刊主笔胡赳赳权威解读我们这个时代与他的媒体。本书既是一部能彻底了解中国媒体的通俗作品,也是中国传媒内部的权威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系教授展江,前耶鲁大学东亚语言文学系教授查尔斯?罗福林,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总监陈婉莹,奥美广告亚太区策划总监钟桥轩等知名学者撰文推荐。

 
内容简介

         资深媒体人.新周刊主笔胡赳赳将媒体圈里的大事小情、自媒体时代大众营销的特点、趋势及方法等内容融合为一体,在揭示新闻背后真实性的同时,对媒体话语权缺失下的行业生存现状与当下文化现象背后的个人理想与社会担当进行了全方位的精细剖析,是一部能让人彻底读懂中国媒体的通俗作品,也是创意、广告、营销及大众文化诸阶层人士所需要了解的、来自中国传媒内部的权威报告。

作者简介

        胡赳赳,湖北孝感人,中国当代诗人、著名媒体人,《新周刊》主笔。著作畅销作品《北京的腔调》《北京的腔调Ⅱ》《北京的味道》及诗集《玄的弦》《我不愿被祖国视为英雄》等多种

目  录
第一篇 没有不道德的传播
 引 言 
第一章 阅读终端的选择 
第二章 浅阅读现象学 
第三章 被网络颠覆的纸质传统 
第四章 网络表情 
第五章 博客的重大隐情 
第六章 微博是什么?——互联网新景观 
第七章 谁创造了“汗”语 
第八章 新媒体宣言 
第九章 传播律 
第十章 鄙视工作间 
第十一章 媒体为什么需要精神领袖 
第十二章 弱智的电影台词 
前  言
  序:赳赳,一个后现代和现代连体人
  展江(著名学者,新闻与传播学教授)
  认识胡赳赳,应该是多年前通过互联网交往时的事了。当时为了声援几位南方媒体人,一群“媒体人”“作家”联合起来发出了声音。当然我是既不属于现在的媒体人,也不是作家,而且年龄也老大不小的,只是承蒙大家的认可,和另一个资深记者操持了几天的事。
  见面一看,在媒体和网络上活跃着的胡赳赳,果然是那种长发飘飘半仙式的年轻人(如今70后不算年轻了)。他一副火柴棍式的身材,眼神有些忧郁和迷茫,说话矜持而不失礼貌,活脱脱一个现代派诗人。
  然而,当时我们共同关注的是一些现代的,甚至是前现代的问题——生命的价值、媒体的权利、法治的空间……凡此种种,往往是后现代派不承认的概念。而赳赳不但为此乐此不疲地跑龙套,频频通过电话联络各位同道,而且专门设立了网站,在媒体工作之余日夜劳碌着。
媒体评论
  我喜欢读点闲书、杂书。赳赳的书就属这种,很难归类,散漫中透着理性。《理想不死》很通俗又很机智地就把媒体说透了。
  ——老狼(歌手)
  我交友很挑剔,这是我多年的习惯,交有质量的友人必须承认是偷着乐的福份。真高兴,我这福气里赳赳必须占据一角,虽然他是若即若离的出现,但好在我需要他的时候总能如约而至,哈哈有点像心灵鸡汤。
  赳赳文笔犀利,为人心大,这个境界我一直很好奇是怎样调试而来的。这里一言两语暂且也不往深处探讨了。我一直坚定的认为用文字创作或音乐创作能表达得清楚的人最幸福,因为足不出户便可以开开心心的捧得快乐。在此我默默的祝福赳赳能一直这样享受笔尖上的舒适,也好让我经常能有机会得空美美的捧着知己的书猫在家里的沙发上心有灵犀的分享着。——叶蓓(歌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韩国影片《老男孩》中有一句不算特别经典的台词,但被我顺手抄了,总想着引用一下,先放在这里再说:“电视既是表,又是台历,又是学校,又是房子,又是教会,又是朋友,又是爱人。”
  虽然说的是电视,我看可以推广到传媒,然而,去他妈的电视,去他妈的传媒——我想说的是,统统是狗娘养的!活在缺少程序正义的新闻里,骂几句又何妨?
  对新闻而言,程序正义依然是最大的正义,姑且不探讨“刊号法则”的合理性等媒体的出身问题,单仅仅就新闻的采写、制作与遴选上,就有许多有悖新闻伦理的事发生,这实际上造成的是另外一种乱伦,跟《老男孩》中的两个家庭乱伦事件的设局不同,在传媒欢场上,人为制造的高潮,会引起公众的精神分裂和集体无意识的乱伦。
  也许,你不一定能看到这个最终的苦果发生,或者发生而不自知,但是,它表现得危机四伏。
  哪些是新闻要遵守的程序正义?从技术角度来讲,任何一个新闻源都要有核实,这便是最基本的程序正义,没有交叉的新闻源不得采用,这是西方新闻学的核心要义,他们有个直观的形象的比喻:“即便你妈妈说她爱你,你也应该核实一下。”
  核实,是程序之一。然而,我不可能在这里写新闻讲义,那是大学新闻学教授才干的事,也许是他们“缺德”,这一点不敢肯定,但稍有怀疑,否则,我们哪来这么多的“缺德”的新闻?说得再宽松一些,即便是他们的学生在制造“缺德”新闻,老师们也逃不了干系,至少是他们在课上未就此问题“作为”。不缺德,便是程序之二。
  不缺德这个门类则大了:在新闻中,它的分支甚广,单是一个新闻编辑应该避免的歧视问题,就足够写一大本书。当一个人的残疾与事件无关时,是不允许提他的残疾的,当你在使用民工这个词时,有没有考虑到自己其实就是媒体民工?不要以为这个词只是针对建筑工人而言的,你被歧视蒙住了眼睛——天底下已没有了奴才,但虚假的主子心态倒是越来越多。
  并不是不歧视就不缺德了,还有许多问题跟程序正义有关,正如法院不采信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的证据一样,媒体也不能通过非法手段获取新闻资料,这同样是一个程序正义,稍为不同的是,在暗访、偷拍的手段问题上,我有一点不同的认识,因为我们还没有一部《新闻法》,在新闻法出台将此手段限定为非法之前,我们无比拥有这种手段的合法性。
  所以,你不能持机械主义观点,好的就是好,不好的就一定不好。半岛电视台的台长来华,在北京饭店的新闻发布会上回答了许多记者踊跃的提问,记者们最好奇的是,当年那盘拉登的录像带是从哪里来的?台长坦率地回答:毫无秘密可言,别的电视台都收到了这盘录像,但是他们没播,而我们播了。
  在新闻采信这个问题上,也许,别的电视台还在核实录像带的来源以及合法性及真实性,而半岛已经播了,那么它在播出的过程中是否有违程序正义呢?事后来看,该录像带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也给半岛带来了世界性的声誉,结果很美好,一切都掩饰过去。

 理想不死(谁懂得媒体,谁赢得未来。《新周刊》主笔胡赳赳解读我们这个时代与它的媒体。罗永浩、洪晃、左小祖咒、时寒冰联合推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