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创造力的艺术与科学

当前位置:首页 > 成功/励志 > 智商/智谋 > 想象:创造力的艺术与科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13062889
作者:乔纳·莱勒(Jonah Lehrer) 著,简学,邓雷群 译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10月 
编辑推荐
     畅销书《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Proust Was a Neuroscientist)作者乔纳·莱勒**力作。作者是牛津大学罗兹学者(Rhodes scholar),关注20世纪的文学艺术,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乔纳·莱勒曾于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神经学,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的实验室里做过有关记忆的生物学研究实验。
      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神经科学为依据,生动地阐述文学艺术世界的灵感来源。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李淼,清华大学教授、创新教育杰出学者陈劲,海银资本合伙创始人、互联时代未来趋势专家王煜全,畅销书《引爆点》、《异类》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联袂推荐。

     湛庐文化出品。

     更多好书尽在湛庐文化专卖店

 
内容简介
     畅销书《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作者乔纳·莱勒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以科学的视角揭示了大脑是如何产生创造力的:左脑还是右脑更擅长创造?爱做白日梦更有利于发挥创造力吗?鲍勃·迪伦怎么创作歌词?马友友是如何做到即兴演奏的?莎士比亚为何会成为人类历*伟大的剧作者?皮克斯是如何创作动画电影的?城市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力?以上问题都是本书围绕“我们如何想象”这一主题来探讨的。
作者简介
乔纳·莱勒
    于哥伦比亚大学主修神经学,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埃里克·坎德尔(Eric Kandel)的实验室里做过有关记忆的生物学研究实验。
    牛津大学罗兹学者(Rhodes scholar),关注20世纪的文学艺术,对艺术与科学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
    《连线》杂志特约编辑,《纽约客》杂志长期撰稿人,《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
    畅销书《普鲁斯特是个神经学家》(Proust Was a Neuroscientist)作者。
目  录
《想象》测试题
引言 创造力是如何产生的
第一部分 个人创造力
01 鲍勃·迪伦的大脑
大脑是创造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左脑见“树木”,右脑见“森林”
洞见,与右脑的前颞上回密切相关
《像一块滚石》是如何创作出来的
02 神奇的阿尔法波
发散性思维的优势
阿尔法波,灵感产生的前兆
“概念合成”有助于灵感的产生
做“白日梦”,提高创造力的好方法
03 解 蔽
媒体评论
“创造力”来自哪里?这是一个既让人心潮涌动、浮想联翩,又令人感觉模棱两可、不得要领的词语。乔纳·莱勒并没有试图建立“创造力”与脑神经细胞之间清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这既不可能也会误入歧途。他只是努力让你感受到“洞见时刻”的美妙,就像微弱的荧光,时而散见于思绪长河的涟漪中,时而喷薄绽放。努力抓住它,不要让你的“想象”轻易溜走,让沉睡已久的“创造力”从享受乔纳·莱勒引人入胜的讲述中,开始苏醒吧!
  段永朝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
  过去,想象力是艺术家和科学家的专利,今天,在一切都需要创新的时代,想象力是任何一个人都需要的能力。莱勒用很多典型又有趣的故事告诉你如何更好地获得想象力。
  李淼
  物理学家、中山大学教授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鲍勃·迪伦的大脑大脑是创造力产生的生物学基础
  鲍勃·迪伦(BobDylan)看上去情绪很糟。这是1965年的5月,他斜躺在伦敦豪华酒店萨伏依(Savoy)的椅子里,身上盖着被子。他把太阳镜拉得很低,眼睛望向远处。由于迪伦的表情看起来好像很不高兴,镜头开始转向房间的其他地方,闯入镜头的是衣衫不整的民谣歌手,还有鲍勃·迪伦的铁杆粉丝们。这是鲍勃·迪伦欧洲巡演的最后一周。
  在过去的4个月里,迪伦一直在努力应付紧张的演出计划。他乘公共汽车遍游了美国的东北部,不管是小村庄还是大城市的剧场里都留下了他演出的身影。仅在新泽西州,他就演出了5场。紧接着,他又直奔西海岸进行演出和宣传,这样繁忙的状态持续了好几周。他与各路媒体见面,回答各种各样无聊的问题:“真实情况是怎样的?”“为什么您最新的唱片封面上印着一只猫?”有时,迪伦会对着记者发一通脾气,他说:“关于我的这些创作,我没什么好说的了。我就是把它们写了出来,仅此而已。”当迪伦脾气好的时候,他会多说一些,告诉记者他爱好收集活动扳手,出生在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受混沌、西瓜和钟表的启发进行歌曲创作(最后这句话才能让他脸上露出点笑容)。
  最后的演出在伦敦的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进行,演出票预售一空。就是在这里,迪伦对他的经纪人说,他要退出音乐圈。他不再唱歌也不再写歌,将要去纽约伍德斯托克的一间小木屋隐居。尽管迪伦已成为流行乐坛的偶像——他那个时代的预言诗人,但他准备放弃这一切,名誉、地位他都不要。
  迪伦不是在开玩笑。他信守承诺,从英国巡演归来之后,就骑上他的凯旋摩托车,从纽约出走。他不再理会乡村美景,直奔位置偏远的一处空房子。该写的歌已经写完了,他已经没有什么要说的了。迪伦甚至连他的吉他都没带。
  每一次创新之旅都是从一个问题开始的。我们会因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痛苦,且内心充满了挫败感。而这正是创造过程的起点——我们已经尽力了,但却失败连连,甚至不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
  当我们讲述关于创造力的故事时,总会忽略创造过程中的这一阶段。我们不想再提起那些几乎想放弃的日子,那时,我们总觉得那些困扰我们的问题是无解的。由于传奇故事不适合把这些失败的经历写进去,所以,我们就把这些细节砍掉,然后直接跳到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环节。我们习惯于把最令人开心的结局先说出来。
  但这样讲故事是有危险的,因为挫败感是创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我们找到答案之前,甚至在弄清问题的所在之前,一定会经历因无法解决问题而感到失望的阶段。因此,当觉得自己无法按照预想进行创造时,我们会放弃,会逃离到伍德斯托克。

 想象:创造力的艺术与科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