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小学教辅 > 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9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081243
作者:刘丽琼 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9月 
内容简介
在实践研究层面,作者以接受理论为一般指导,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并立足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际,围绕着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实效性,如何提升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程度,来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问题。从第五章到第七章,反映了作者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接受的调查分析和思考。主要是通过问卷调查和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初步获得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接受的真实状况,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革对策;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多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进行回顾与反思,具体分析人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和在实践中存在的偏差等,并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纳入科学发展观的新视阈中来思考,提出了一些新观点和新思路。从第八章到第十二章,作者紧紧抓住影响接受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从具体的教学环节,深入地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与接受效果的深化问题。如从传授主体的角度,来分析提高教师素质对保障接受效果的重要意义;从接受客体的可接受性的角度,来思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拓展问题;从接受媒介的角度,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问题,其中包括,营造审美氛围以提升接受效果,挖掘本地资源以增强接受效果,组织参观学习以提高接受效果等。
本书既有理论研究的成果,又有实践研究的成果,两个结果的结合共同形成了作者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理论的思想体系。
目  录

第一章 接受的内涵和要素
 一、对接受内涵的梳理和界定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接受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系统要素
第二章 接受过程的动态分析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过程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过程中的矛盾
第三章 接受客体的可接受性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概述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接受性
 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特殊的审美特性
第四章 接受主体的接受动力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主体的需要驱动力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接受的内涵和要素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和教师素质等等。然而笔者认为,选择接受这个角度来研究,它能关联到上述多个方面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存在一个中介转化层次,这个中介转化层次就是我们所说的接受过程。在这个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大学生通过积极自觉地选择接受外部思想信息的影响,并且通过主动地内化和外化,表现出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特征。没有这个接受过程,思想转化就无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也不会取得效果。接受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那么,什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呢?要弄清这一问题,我们首先看不同学科和领域对接受概念的定义和解释,然后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接受的基本内涵,最后再具体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接受内涵和具体要素。
  对接受内涵的梳理和界定
  (一)接受概念的梳理
接受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它和人类文明历史一样悠久。人类与对自己有关的人或事物都有一个是否接受以及如何接受的问题。可以说,没有接受活动,人类的创造性活动就失去了必要条件,人类文明的承继、衍生、发展将失去可能。尽管接受活动如此久远,但对于接受现象的研究仅仅发生在现代,直到20世纪40年代以后,接受才成为西方人文学者关注的热点问题。20世纪80年代,我国学者对西方接受理论进行了翻译和研究。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学科和角度对接受现象展开了研究,关于接受的概念也有各种不同解释。
  ……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接受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