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格瓦拉传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政治人物 > 切·格瓦拉传

  • 版 次:5
  • 页 数:
  • 字 数:402000
  • 印刷时间:2012年06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20089239
  • 丛书名:汉译传记丛书
作者:(墨) 豪尔赫·G. 卡斯塔涅达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6月 
编辑推荐

     1967年10月,古巴革命领导人、游击英雄埃内斯托·切·格瓦拉在玻利维亚尤罗山谷战败被俘,次日被杀害。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四十多年过去,他的光辉形象依然在世界各地历久弥新,他的高尚品格依然为广大人民由衷景仰,他的牺牲精神依然鼓舞着无数民众为了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这部《切·格瓦拉传》是墨西哥作家和政治家豪尔赫·G.卡斯塔涅达撰写的。他大量引用美国、英国和前苏联的档案文件,并访问了多位历史当事人。本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实,为我们全面了解切·格瓦拉的生活及战斗经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切·格瓦拉,原名埃内斯托·格瓦拉(1928-1967),拉丁美洲马克思主义革命家,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参加了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蒂斯塔独裁政权。在古巴革命政府担任了一系列要职之后,格瓦拉于1965年离开古巴,到刚果(金)、玻利维亚等国试图发动共产主义革命。1967年10月8日,因内奸泄密,格瓦拉及游击队小分队在丛林中遭玻利维亚政府军伏击,格瓦拉受伤被捕,次日被杀害。他死后一直被视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英雄和左翼人士的象征。 《切·格瓦拉传》作者豪尔赫·G.卡斯塔涅达是墨西哥作家和政治家,曾任墨西哥外长,后辞职,2004年曾宣布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2006年总统大选,后因不属于任何政治党派未果。在撰写本书过程中作者大量引用美国、英国和前苏联的档案文件,并访问了多位历史当事人。本书资料丰富,内容详实,为我们全面了解切·格瓦拉的生活及战斗经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 这部《切·格瓦拉传》于1997年出版,讲述了格瓦拉整个一生的经历:童年少年时期的哮喘病,青年时期的学业、旅行和爱情,参加古巴革命和马埃斯特拉山的战斗,古巴革命胜利后的政治生涯,刚果战事的挫折,玻利维亚游击战的失败。

目  录
关于本书
第一章 虽死犹生
第二章 恋爱和冷漠岁月:布宜诺斯艾利斯、庇隆和奇奇娜
第三章 最初的脚步:航行是必要的,生活不是必要的
第四章 与菲德尔一起经历战火
第五章 格瓦拉在哈瓦那
第六章 “革命的大脑”苏联的幼儿
第七章 “不值得壮烈地死去
第八章 跟菲德尔,没有结婚,也没有离婚
第九章 切·格瓦拉的黑暗腹地
第十章 被谁在什么地方背叛了?
第十一章 死亡与复活
切:一部同意和不同意的读物——评豪尔赫.G.卡斯塔涅达的《切·格瓦拉传》胡安·巴尔德斯·帕斯
译者的话
前  言
这种性质的研究必然需要大量资料。任何资料本身都不是完美和充分的;一切资料都有费解之处、都有缺欠和漏洞。即使表面上最无可指责的资料,诸如传记本身的主体信件、笔记和日记等,也有矛盾和保留之处:谁对自己是透明的呢?特别是涉及了一个高度政治性课题的时候,没有一份资料是中性的,所有资料都打着烙印。历史学家、传记作者或具有一丝不苟精神的普通作家的工作,就在于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比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依据大量资料,而不是从偏爱的或最容易得到的资料得出结论。近年间,不同的切·格瓦拉生平研究者发掘出多种未发表的、或在他的一些著作的受限版本上发表的资料;这是颇有价值的,但不是最终的资料来源。这种性质的资料与证实了切在自己手稿中言论和著作的其他资料来源一起,在本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指的主要是他写给奇奇纳·费雷拉的信和所谓的《工业部纪录》和《革命战争片断——刚果》。对于当代任何对切·格瓦拉的研究来说,这些是第一笔新的和关键性的财富。第二笔财富是直接或间接卷入切的生活和死亡的那些国家的国家档案。或者因为没有,或者因为没有开放,在古巴没有可利用的档案;这种情况唯一意味着:古巴对重大事件没有在任何严肃文论中留下有据可查的资料。或许哪一天,哈瓦那会决定根据它的档案,而不只是根据菲德尔·卡斯特罗大致详实而有独创性的回忆来讲述它的历史。暂时让其他档案,这些档案比较容易得到而且含有大量信息和证言,在本书中派上极大用场。这些档案属于美国、前苏联和英国三国政府。每一国的档案都值得简要评述一番。在涉及与其自己历史有关的规则方面,美国经历了一个极大混乱的时期。许多档案已经公开,还有其他许多依然封存着。由于总统和大学藏书制度,已经公开的部分比较容易得到。由于信息自由和强制审查手续,封存的部分可以引用。本书引用的美国政府的所有档案和文献都可以供任何研究者使用,只要知道到哪里去找和有钱(确实不多)就能得到,或者通过总统藏书(特别是马萨诸塞州剑桥的肯尼迪藏书和得克萨斯州奥斯丁的约翰逊藏书),或者通过存放于马里兰州学院公园国家档案馆的国务院文件及其名为《美国对外关系》的大致定期的出版物,最后,或者通过像大学出版社的《最新解密文件目录》这样的出版物,任何人都可以为这样的写作查阅已检查过的文件。有时候,这些资料有些部分被删掉了(除去了不良或有害成分);可以要求借阅修订本,有时候能借到,有时候不能。凡是以为在写作本书时有特权得到中央情报局或身在美国的人的档案的人,简直就是外行,没有史学和研究经验。不难理解,英国的档案对于本书写作特别有用。第一,英国外交部在收集和保存电报和简报方面保持着堪称一流的严肃和专业的声誉,它依然是世界上最胜任的外交情报机构之一。第二,自从1961年1月美国与古巴断绝外交关系以后,英国驻哈瓦那大使馆遂在事实上成为华盛顿在哈瓦那的耳目。瑞士联邦确保官方上在哈瓦那代表美国的利益,而伦敦则在倾听、观察和分析哈瓦那的重大事件,并及时报告给华盛顿。第三,虽然外交部的简报在三十年代就在“丘·加登斯公共档案室”对所有人开放,而军情五处的简报只是在半个世纪后才公开,在许多情况下,具体到那些年的古巴来说,撰写前后简报的往往是同一个人。因此毫无疑问,发给女王陛下驻外机构的报告与发给女王陛下秘密机构的报告极其相似。最后,还应该评述一下莫斯科的档案。如同大家知道的那样,自从改革,特别是苏联体制消失以后,苏联的档案就已经对外开放和有选择地、并非总是合理地拍卖。外交部的档案整理得很好,而且包含着史学家心目中的地道珍品。首先,苏联驻哈瓦那的不同官员,特别是亚历山大·阿列克谢耶夫大使和奥列格·达鲁森科夫政务参赞与切·格瓦拉会谈的笔记,具有极大的重要性。只要得到一点点机构的支持,并且有钱支付得到所需(并非完全合理)的费用,这些档案1995年就已经向所有真正的研究者公开。苏联共产党的档案控制得更加严格:费用更多,想得到要受更多限制,也更加不公平。同时,那里保存的许多文件是存放在外交部的文件的副本:前苏联党政不分的状况不会令任何人感到吃惊。应该评述的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主要资料来源,在于在本项研究过程中可以汇集到的采访和口述。我坚持认为,闪光的不一定都是金子,主要人物说的和写的不一定都是真的。必须像对文件、统计数据甚至照片进行加工一样,对证言进行加工。为了撰写本书,在古巴、阿根廷、玻利维亚、莫斯科以及非常无关的地点采访了许多人。所有的采访都尽可能录了音,只是再现时对原话进行了综合和浓缩。有时候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录音,但采访有证人在场亲眼目睹:采访记录有第三者背书。在极少情况下,既不能录音也没有证人。在这种情况下,资料来源的真实性建立在研究者的行程、第三者安排的约会和提供证言的可信度上。为撰写本书进行的所有采访,任何另外一位研究者同样可以得到,只要设法进行并得到有关(出版社、大学或政治)机构的支持就行。有些读者可能会想:一个没有经历过这里评述的时代、也不认识这里描写的人物的人,怎么敢讲述这段历史呢?我完全承认我的不足:切死亡时我还不满十五岁,他的壮举和不幸是在我懂事之前发生的。在更加成熟时经历过那些岁月的人无疑会有许多事情要讲,而且有些人已经开始这样做了。但是,时间上的间隔自有它的好处。我们没有经历那些可厌又辉煌岁月的人,或许能够比经受和享受那些岁月的人,更加客观和准确地讲述那些岁月。无论如何,所有权在这里没有效力:无论是好是坏,贯穿本书篇章的往昔属于我们大家所有。历史是它的主要人物创造的,是由作家撰写的,这是令人痛苦的、但却是无可争辩的尽人皆知的大道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人们擦干净他那安详明亮的脸,敞开他被四十年哮喘和在玻利维亚荒原一年饥饿折磨而死的胸膛。然后,把他放在马尔塔圣母医院的木槽里,托起他的头让大家能够看看那倒下的俘虏。重新放倒在混凝土地面后,人们给他解开从无花果村乘直升飞机之行期间捆绑他的绳子,请护士为他洗脸、梳头,甚至刮了蓄着的稀疏胡子。等到记者和好奇的村民开始列队走过时,情况已经完全变了:死亡前夕沮丧、暴躁和衣衫褴褛的那个人,已经变成了巴列格兰德村的基督,在他睁开的清澈眼睛中映出甘愿牺牲的安详。完成捕获最大战利品的时候,玻利维亚军队犯了他们唯一的错误。它把这个如此甘心和走投无路的革命者,这个完全合乎规矩地战败、裹着破衣烂衫、因为发怒和失败而脸色阴沉的尤罗峡谷的贫穷汉,变成了具有死亡之后的生命的基督形象。他的刽子手给了那个将传遍世界的神话以面庞、身躯和心灵。仔细审视这些照片的人可能会理解,伊格拉小学校的格瓦拉怎么会变形为弗雷迪·阿尔沃塔捕捉到留给后世的、巴列格兰德受过宣福礼的偶像的。切的最清醒和最专业的捕获者加里·普拉多·萨尔蒙将军做出了解释:在法医的指示下,给他洗了身,穿了衣服,把他放下来。因为要显示身份,要向世界显示切已经战败;我们战胜了他。不是像一贯展示游击队员那样展示的事,那是在地面上,几具尸体,但是带着叫我受到极大冲击的表情,面部扭曲成这样。这是一个原因,让我把手绢放在切的颌下,让他别变形,就是这样。人们本能地想做的一切,就是显示这人就是切,就是能够说:“这就是他,我们打胜了。”这就是玻利维亚武装部队里有的情绪,我们打赢了战争。希望对他的身份没有怀疑,因为如果我们就让他原来那个样子,那么肮脏,破衣烂衫,头发凌乱,全身这副样子,就会还有怀疑。追踪他的人显然没有预见到的是,同样的逻辑既适用于渴望抓到他的那些人,也适用于多年哀痛他的那些人。没有牺牲的观念,切·格瓦拉象征性的巨大影响是不可思议的:一个拥有荣耀、权力、家庭和舒适等一切的人,却为了换取一种思想而交出了这一切,而且既不气恼也不怀疑地交了出来。准备一死的意愿不是在切本人的演说或书信中,不是在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悼词中,也不是在死后别人对牺牲的颂扬中得到证实的,而是在一个眼神中得到证实的:那就是死去的格瓦拉的眼神,那眼神看着杀害他的那些人并宽恕了他们,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那眼神看着世界,对世界肯定地说,在为了理想而死的时候,他不感到痛苦。如果是表情或举止里没有暴怒和沮丧的另一个格瓦拉,他就不会成为英雄主义和自我牺牲的象征。头发肮脏、衣服破烂、脚穿玻利维亚土制凉鞋、朋友和敌人都不认识的颓丧的格瓦拉,永远不会激发起巴列格兰德的牺牲者引起的那种好感和敬仰。现存的被抓到的格瓦拉的三张照片,直到他被处决二十年后才流传,因为不管是拍摄其中一张的中央情报局摄影师费利克斯·罗德里格斯,还是扔掉另外两张的阿纳尔多·萨乌赛多·帕拉达将军以前都没有传播过。这样做的理由也是极坏的。既然在包围尤罗几天后人们接受切没有战死的说法,那么,隐藏起证明他已被蓄意处决的证据(即活着被捕的切的底片)方为上策。出于同样理由,这些镜头在90年代之前也没有在小银幕上公开。死去的格瓦拉令人信服,也没有责怪任何人,但却造就了一个道之不尽的神话;活着的格瓦拉充其量引发同情,但也使人对他的身份抱有怀疑,或者证实那虽然尽人皆知、却不可告人的屠杀。基督形象占据上风留了下来,而另一个阴暗和破损的形象已经化为乌有了。由于多种原因,埃内斯托·格瓦拉留在了整个一代人的社会想象中,但首先是通过人与其时代的神秘相遇才办到的。在60年代那愤怒和甜蜜的岁月,另一个人或许不会留下多少印迹;在不太动荡、不太理想主义和不太典范的另一个时代,即使格瓦拉也会默默无闻。格瓦拉作为值得关注、研究和解读的人物的存在,直接来自于他那一代人的履历。这样做的适宜性并非来自于格瓦拉的实践甚至思想,而是适应了一个历史阶段与一个人之间近乎完美的结合。另一种经历或许绝对不会抓住时代精神;而另一个历史时代或许永远不会在像他那样的经历中被辨认出来。这种存在的吻合是通过多种方式出现的。引导埃内斯托·格瓦拉一生的主线是张扬意志,近似于唯意志论,或者像某些人所说,近似于万能。在写给父母那封哑谜般的、纯净的告别信中,他本人就说到了意志:“我怀着艺术家的乐趣磨炼出的意志,将会支撑松软的双腿和疲倦的肺脏。”从青年时期在科尔多瓦的橄榄球运动到他在玻利维亚丛林的磨难,他总是根据一个观点行事:只要想什么事就会发生什么事。对意志——他自己的意志和他在路上遇到的社会和个体参与者的意志而言,不存在不可避免的限制,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障碍。他的恋爱和旅行、他的政治观点以及他的军事和经济领导工作,都浸透着一种能经受各种考验的唯意志论,这种唯意志论将使他成就非凡的英雄壮举,将助他取得神奇的胜利,也将引导他走向多次以及最终致命的失败。这种几乎自我陶醉的唯意志论有着多种根源:他自己的渴望,他与哮喘病的持久抗争,含着永不消失的宠爱和自责感的无所不在的母亲的眼神。如果有人曾经相信:只要想,现在就能拥有世界,这个人就是切·格瓦拉。如果有什么在60年代描绘过它的时代旗手,那就是他的口号:我们想要世界,丽且现在就要。P1-3

 切·格瓦拉传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