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诗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当前位置:首页 > 古籍 > 集部 > 三曹诗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 版 次:5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5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50604025
作者:译注殷义祥出版社:凤凰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6月 
编辑推荐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衰亡,另一个时代的崛起,那些显隐有时的人、那些风诡波谲事……都浓缩在一首首诗中。

 
内容简介

在建安作家群中,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是当时文学风气的开创者和实践者。曹操现存二十余篇袭用旧题的乐府歌辞,用旧题写新辞,反映新内容,表现新精神。曹丕现存完整诗篇四十余首,语言清新自然,描写细腻,表现出明显的抒情化、民歌化的特点;其五言诗成就最高,且气韵谐婉,艺术上很成熟。曹植留下来的诗作近八十篇,以五言抒情诗为主,大都印记着他的生活足迹,体现了他的情绪变化本书共选译曹操诗9首、曹丕诗22首、曹植诗60首,每首均有题解、注释、译文,吸收了相关的研究成果,注释力求通俗明白,翻译则直译、意译结合以求准确优美,使读者能全面的了解三曹父子。

作者简介

殷义祥: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古代文史研究专家。 Q

目  录
前言001
曹操诗(九首)001
度关山001
薤露行005
蒿里行009
对酒012
陌上桑016
短歌行019
苦寒行023
步出夏门行026
却东西门行036
曹丕诗(二十二首)039
芙蓉池作039
于玄武陂作042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前言

汉末建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表现出与以前文学截然不同的崭新特点和面貌,取得了辉煌灿烂的成就。文学史上称这一时期的文学为“建安文学”。
建安(196—220)是东汉最后一个皇帝献帝刘协的年号,但史学上所称的建安时期往往超出这二十五年,大体上还包括三国初期的一段时间。这一时期,天下大乱,兵连祸结,社会极度动荡不安,社会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都有急剧的变化和发展。轰轰烈烈的黄巾农民大起义,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农民大起义失败以后,在农民起义的血泊中崛起的大小封建军阀,纷纷拥兵自重,在东汉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许多封建割据势力。他们观兵问鼎,互相混战。在这场大混战中,曹操对现实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实行了一些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和有利于发展生产的开明措施,政治军事实力发展很快。他相继灭掉了吕布、张绣、袁绍等,逐步统一了中原广大地区,安定了北方的政治局面,成了北方的实际统治者。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自立,接着,孙权、刘备也相继在江南、西南建国称号,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足而立的局面。
这几十年的军阀混战,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空前的大破坏,使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广大地区出现了“人相食啖,白骨盈积”、“千里无烟,遗民困苦”的凄惨景象。曹操一次带兵路过家乡谯地,发现“旧土人民,死丧略尽,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这种景象直到魏明帝时还未能恢复过来。魏明帝太子舍人张茂在上书中曾说:“自衰乱以来,四五十载,马不舍鞍,士不释甲,每一交战,血流丹野,创痍号痛之声,于今未已。”(《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注引《魏略》)可见这场惨祸的严重程度。
另一方面,社会的巨大变动,引起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自汉武帝以来一直处于独尊地位的儒学思想受到严重冲击,人们的思想开始从儒学礼教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从一般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的支配控制下挣脱出来,开始从其它学派中寻找思想武器和精神支柱。所以,在这一时期,名、法、道等家思想都有新的发展,外来的佛教也日趋兴起,整个思想界非常活跃。伴随着这种哲学的解放和人的觉醒,艺术创造也进入一个新时期。这就是包括三曹在内的建安作家生活与创作的“建安文学”时期。

 三曹诗选译(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