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10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4777219
  • 丛书名: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
作者:卜亚丽 著出版社:大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0月 
编辑推荐

《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是《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系列丛书的其中之一。主要围绕着三种形态的演变以及各自的历史与现状,运用整体观照、旁证和对比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文献资料和田野资料展开细致的研究,对于丰富中国皮影戏的研究极具意义。

相关推荐:

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全8册)

滦州影戏研究/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皮影戏的渊源与地域文化研究

中国影戏特征及其姊妹艺术

中国影戏的演出形态

中国影戏与民俗

海峡两岸潮州影系研究

关中影戏叙论

 
内容简介

中国影戏剧本分无本之本、提纲本和足本三种形态,《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围绕着三种形态的演变以及各自的历史与现状,运用整体观照、旁证和对比等多种研究方法,对文献资料和田野资料展开细致的研究,对于丰富中国皮影戏的研究极具意义。

作者简介

康保成,1975年至1984年先后在河南大学中文系读本科、硕士研究生,并留校任助教、讲师。1984年春至1987年春在中山大学中文系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王季思教授、黄天骥教授。1987年留校任教,1992年晋升副教授。现任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中国古代文学、民俗学、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中大自设)三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生;同时担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化遗产》主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戏曲史。侧重从戏剧与民俗、宗教的关系方面入手,探讨古代戏剧形态的演变。


目  录
绪论
 一、影戏剧本的界定
 二、中国影戏剧本演变简述
 三、影戏剧本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四、研究范围、材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影戏剧本概况
 第一节 无本之本
 第二节 提纲本
 第三节 足本
 第四节 各地影戏剧本掠影及归属
第二章 无本之本研究
 第一节 传统无本之本
 第二节 新影戏剧本研究
第三章 提纲本(上)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绪论
一、影戏剧本的界定
影戏是一项综合艺术,其根本要素是弄影技艺和戏剧。影戏脱离技艺层面而人戏剧阵营,主要原因在于它有故事情节,能够演出一个故事,或至少申述一个意义;不仅有形式,而且还有内容;而这内容,主要就是文学因素,其载体就是各种形态的剧本。这也是影戏之所以能够成为古代文学研究对象的依据。
剧本就是一剧之本,本是根本,据本演剧。它可以是书本文字的有形形式,也可以是记在艺人脑海中的无形状态;不管形式如何,只要它是影戏一剧之根本,就都在本书所要讨论的影戏剧本的范围之内。
中国影戏剧本按形态可分为三类:无本之本、提纲本、足本。无本之本是存在艺人脑海中的无形剧本;提纲本就是只简单记录情节梗概、很少或者没有场次安排和对话唱词、不能直接用于演出的提纲式的剧本;足本是符合文学理论定义的包括唱词、对话、动作提示等的完整的剧本。
二、中国影戏剧本演变简述
中国戏曲长期没有剧本。即便是宋金杂剧院本也没有剧本留存,更不用说汉百戏、唐戏弄了。短小的歌舞剧、参军戏以及后来的杂剧院本,都是稍做准备便能上演的即兴式表演。也许当时就没有剧本,也没有产生剧本的需要。最初促使中国戏曲剧本诞生的,似乎并不仅是为了传播故事,展示人物命运,同时还有一个相当重要的目的——综合地表现众多的伎艺;中国戏曲在“合歌舞以演一事”的另一面,是“借一事以合歌舞”。这与影戏剧本的形成状况颇多吻合之处。
中国影戏形成于中唐时期②,剧本情况除了在宋代有零星记载外,一直到明代都处于空白状态。当时可能也没有剧本,只有寺院讲经所讲宗教故事或世俗故事的底本,或者就是那些稗官野史、笔记杂说、传奇等当时流传的种种故事的载体。这就要看我们对剧本的界定了,如果按照现在的文学理论要求,符合一种文学体裁的条件的剧本,当时一直到宋代都可能是没有的,但作为一剧之本的更宽泛的意义上的剧本——与“泛戏剧”对应的也许可称为“泛剧本”,只要是戏剧在演出,它就必然存在。

 中国影戏的剧本形态叙论/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