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四原则——正见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做人四原则——正见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05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08052384
作者:星云大师 著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时间:2015年05月 
编辑推荐
  星云大师编著的这本《做人四原则(正见)》介绍了,忍耐是做人**法,礼貌是处事**法,谦退是保身**法,宽容是用心**法。 做人要一不变随缘一,但是随缘并非随波逐流,所以做人也要懂得“随缘不变”也就是要有不变的原则。 做人要平凡而不平凡。平凡者,要乎易近人,虚怀若谷,不平凡者,对道德人格、义利成败要看得清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内容简介
  星云大师编著的这本《做人四原则(正见)》分为四法最上、为人四要、人生四要、处众四法等四卷,每篇讲四个方面问题,把社会生活中为人处世,自我修养的重要精髓均概括其中,以要或不要的形式逐一论述,有故事,有箴言,生动而发人深思。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1927年生,江苏江都人,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总会长,临济宗第48代传人。一生致力于推广文化、教育、慈善等事业,先后在世界各地创设200余所寺院道场,并在海内外设立16所佛教学院,培养佛门专业人才。此外,为推广社会教育,创办了均头和均一中小学、普门中学、南华大学、佛光大学、美国西来大学、澳大利亚南天大学,创办了《人间福报》、人间卫视等媒体。大师著作等身,很多被翻译成英、德、日、韩、西、葡等多种文字广泛传播。多年来大师奔走于海峡两岸和世界各地,传递友爱与和平,为社会各界所尊重,2013年荣获“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  
目  录
卷一  四法最上
  四法最上
  四心(一)
  四心(二)
  坚固四心
  人之四心
  生活四心
  四心妙用
  四心良药
  心的四要
  四不与四有
  四思之益
  四种学习
  四种病
  四多之病
  四种无益
  四种涵养
  四种危机
  四种不可(一)
  四种不可(二)
  四种饮食
  四种适意
  四种寿命
  四种善用
  四种恶行
  四种教化
  四种话不取
  四种第一法
  四种怨亲
  四种人
  四种人不用
  四不可
  四等人
  四病致失
卷二  为人四要
  为人四要
  待人四不
  待人四要
  做人四原则
  做人四不可
  做人四要(一)
  做人四要(二)
  做人四则
  最怕四事
  涉身四难
  为人四不
  念佛四利
  四恩总报
  人体四大
  四知应学
  人当四思
  四不长久
  四不非礼
  生命四依
  处世四不可
  四有的深意
  四事不可靠
  行为四戒
  四等资质
  求法四想
  进德四莫
  律己四要
  为学四要
  四重之要
  修身四法
  “好”之四弊
卷三  人生四要
  人生四要(一)
  人生四要(二)
  人生四品
  人生四钥
  人生四理
  人生四宝
  人生四不
  人生四败
  人生四谛
  人生四时
  人生四得
  人生四乐
  人生四可惜
  人生四勿
  交谊四勿
  夫妻四要
  四等婆媳
  对机四法
  君子四不
  君子四真
  君子四心
  四艺与人生
  信仰四不
卷四  处众四法
  处众四法
  处事四戒
  处事四智
  国政四要
  吸毒四害
  胆怯四害
  读书四要与四忌
  待人四法
  吸收四不
  企业家的四业
  领导的四要
  领导者四事
  毕业四是
  做人四不可
  执政者四如
  法官四要
  主管四要
  主管四不
  主管四莫
  读书四法
  沟通四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四法最上 《阿含经》是佛教传说最早的经典,也是原始佛教的重要思想依据,里面充满了人间佛教的教义与精神。《阿含经》共分四部,分别是《长阿含经》《中阿含经》《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在《长阿含经》里有一段经文说“四法至上”,意思是有四种佛法,对于我们的生活至为重要。
  所谓“四法最上”,有四点说明: 第一,布施者得福 谈到布施,一般人的观念总认为布施是给人,其实布施最大的受惠者是自己。布施如播种,日后必有收成。布施是世间最有保障的投资,不管财施、法施、无畏施,布施就能得到福报,所以又称为“种福田 ”。佛教有谓“八福田中,看病第一福田”,又说“ 心田事不同,果报分胜劣”,其实不管是圣贤、父母、贫病,只要诚心布施,都是无上的福田。布施表示自己富有,一个人如果天天仰赖别人,接受别人的布施,表示自己贫穷、不足,所以人要欢喜布施,越是喜舍布施,就越有福报。
  第二,慈心者无怨 佛教以慈悲为本,所以又称为慈悲之教。慈悲之心是一切万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慈悲是人性光辉的流露,慈悲如良药,可以医治嗔恚之病,人与人之间所以纷争不断,国与国之间所以战祸连年,都是起于嗔心。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嗔恨,如果我们待人接物、讲话行事,都能存着一颗慈悲之心,不但不会树敌,自己也会心甘情愿,无怨无尤,因为“一人慈悲,众皆伴侣;万人慈悲,法界一如”。
  第三。为善者销恶 佛经云“凡夫众生,举心动念,无非是业”。业有善业、恶业、无记业,凡人一旦造下善恶业因,必然招感相应的善恶果报,所以说:已种恶因,分受其报,不能以做好事来抵销应得的恶报。但是佛教有一个了不起的法门,就是通过忏悔行善,多聚善缘,可以使恶报由重转轻;或者让善缘增多,善力加强,可令善果快速成熟,使恶缘的力量逐渐减弱。譬如一杯盐水,如果多添加善因的淡水,就可以冲淡恶果的咸味。又如一田秧苗,只要不断地施肥灌溉,当秧苗长大茁壮,底下纵有一些稗草,也起不了作用。所以有了罪业不可怕,重要的是多做善事功德;有了善因善缘,一样可以消融恶业。
  第四。离欲者无恼 世间的人每天种种营求,都是为了追求五欲六尘之乐。但是欲壑难填,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一天,所以欲望愈多,烦恼也愈多。甚至有时在追求欲乐的同时,已经造下了罪业的苦果,因此,世间的五欲之乐,只能说是一半乐,一半苦,苦乐参半,因为“欲乐 ”有污染性、有短暂性、有不确定性。自古以来圣贤都教诫大家不可以纵欲,佛教虽然不完全要人禁欲,但是欲需要疏导,欲海波澜,需要导之以正,所以应该追求“善法欲”,远离“污染欲”。当我们离开不当的污染欲,也就等于远离了烦恼束缚,那是何等的解脱自在呢? 佛法僧三宝,以法为尊;法之所在,最为尊贵。
  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理,是帮助我们解脱自在的慈航,所谓“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所以,《长阿含经》的“四法最上”,可以作为我们生活的圭臬。P3-5

 做人四原则——正见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