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与立场: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辩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问题与立场: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辩

  • 版 次:1
  • 页 数:374
  • 字 数:325000
  • 印刷时间:2006年07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10648868
  • 丛书名:20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丛书
作者:戴阿宝,李世涛 著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年07月 
编辑推荐
这套以20世纪中国美学的百年学术发展与演变为研究内容的丛书,以求比较完整和深入地反映20世纪中国美学的学术面貌,而且试图能从学术史层面建构起一种新的美学史观和美学史研究方式。并书突出了“以问题带史”的特点,强调以学术史研究的立场来讨论20世纪中国美学各种现象和问题,以学术史所倚重的知识价值特性与知识含量增长来反顾百年中国美学的意义。同时,本丛书深入探讨了涉及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20世纪中国美学的总体学术历程及其建构方向、特性和价值,马克思主义美学在20世纪中国的发展,20世纪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的关系以及对本土美学资源的承续与突破,20世纪中国美学重要论争及其学术建构价值,20世纪中国美学对于未来中国美学建设的影响和启示等等。其中不管作者自己的思考与解读。本书为《20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丛书》的其中一册。 
内容简介
本书以20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基本线索为背景,在简要勾勒前50年美学建构的发端和两大基本走势后,着重清理了新中国成立后50年美学界所发生的三次大的美学论争,对各家各派的美学观点、美学论争中涉及的基本美学问题,进行了翔实而深入的辨析,比较完整地呈现出百年中国美学论争的基本风貌。在评述各家美学观点和各种美学思潮的同时,也对美学论争发生的政治、社会背景进行了宏观把握,使得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获得了一种纵深感和时代视野。
作者简介
戴阿宝,1960年11月生,辽宁沈阳人。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现供职于《文艺研究》编辑部。   李世涛,1969年12月生,河南渑池人,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
目  录
引论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思想进程的两条路径
 第一节 中国现代美学思想发轫的基本特质
 第二节 审美功利主义与审美自由主义的对峙
 第三节 朱光潜、蔡仪美学建构的意义
第一章 时代转换与美学大讨论之可能
 第一节 知识分子身份的认定与美学批判
 第二节 百家争鸣与美学大讨论的可能性
 第三节 美的本质与美学的时代特征
第二章 三派分立与大讨论前期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关于美的主客观统一说及其争鸣
 第二节 关于美的客观典型说及其争鸣
 第三节 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及其争鸣
第三章 大讨论后期的视野拓展与理论探索
 第一节 社会生活的美学及其争鸣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引论
  20世纪前期中国美学思想进程的两条路径
在探究中国现代思想史时,李泽厚曾用“启蒙”和“救亡”的双重变奏来定位,①这一阐释的合理性尽管可以质疑,但李泽厚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回首中国现代思想进程的基本框架。“启蒙”既是思想活动又是理论选择,“救亡”既有外在压力又有内在需要,两者构造了内与外、心与物之间的复杂联系。简言之,“启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19世纪下半叶开启了现代性进程,这种被迫唤起的自新意识在20世纪初期的“五四”运动达到高潮,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观念广泛传播开来;一是马克思主义由日本和苏联引入,不仅被推崇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作为指导思想,而且从30年代开始在学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现代性问题一直是中国现代学术发展史上的基本问题,但在马克思主义全面介入之后,现代性内涵发生变异,即主义的合理性成为一切问题合理性的根据,而之前的“启蒙”思想中的学术自律和自由主义倾向遭到批判。“救亡”则主要是指救民族之亡。“启蒙”之所以发生变异可以从“救亡”这一迫切的现实需要中找到根据。
  ①李泽厚指出:“以专注文化批判始,仍然复归到政治斗争终。启蒙的主题、科学民主的主题又一次与救亡、爱国的主题相碰撞、纠缠、同步。中国近现代历史总是这样。”(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15页,上海,东方出版社,1987。)
 ……
书摘插画
插图

 问题与立场:20世纪中国美学论争辩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