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新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

  • 版 次:1
  • 页 数:404
  • 字 数:314000
  • 印刷时间:2008年06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470496
作者:傅谨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6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一九九四年至今十多年里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出发撰写的诸多文章的合集。作者一以贯之地基于文化守成的立场,致力于传统戏剧以及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呼吁抢救濒惫剧种、重视民间戏剧、回归民族戏剧本体,提出许多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观点与建议。这些观点与建议曾引起戏剧界乃至于更大范围的批评与争议,然而,历经十多年涉及社会广泛屡面的争论与思考,它们从罕有正面回应的新见渐渐成为社会公认的核心价值。中国文化艺术当代发展的现实历程,充分说明这些文章所表述的思想的前瞻性,它们有效地推动了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文化传统从危机中复兴的当代历史轨迹。
作者是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多年从事戏曲理论研究,自90年代至今十多年的时间了里,发表大量文章,坚持认为应该把传统戏剧看成珍贵的文化遗产,应该更多地予以保护而不是改革,中国传统戏剧至少有三分之一——而且是其中最重要的三分之一——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们都符合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标准而且需要和应该按照对待“文化遗产”的方式加以“确认、保护和传承”。这些观点曾经受到置疑,但随着联合国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同。本书中收入作者关于保护与传乘传统戏剧文化的论文十余篇,这些文章曾在学界引起过争论,至今仍有其理论与学术价值。
作者简介
傅谨,1956年生,文学博士。现任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高等院校艺术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教育部文科重点基地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9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文艺学(美学)专业,获文学博
目  录
前言:我曾经是个孤独的行者
面对一种“不可修补的存在”
站在文明与野蛮边缘的思考
面对经典:20世纪的文化态度
民族艺术论
关于“推陈出新”的断想
学校,你教不教地方戏
文化守成
走近稀有剧种
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戏剧
中国稀有剧种的命运与前景
向“创新”泼一瓢冷水
“音配像”与京剧的发展空间
创新、模仿和语境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面对一种“不可修补的存在”——对改编古典剧作的非议
不管人们怎样看待戏曲在今天的命运,人们对于中国古典戏曲的审美价值都给予不容置疑的肯定,这一共识就是今天的戏曲舞台上频频出现由古典杰作改编而成的戏曲作品的背景。在某种意义上说,由古典杰作改编成的戏曲作品在今天频繁上演,成了戏曲维持其生命力的一剂强心针,而这种现象所蕴含的丰富而又复杂的意义,还远远未能为人们所正视。
古典作品的文化意义和现代意义
将古典作品称之为“经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意思。一种意思是将它作为“过去了的杰作”,用某些哲学家的话说就是将它“悬置”起来,在对它表示出崇敬之情的同时,无论它具有多高美学价值,也不让它成为今天人们的创造活动的模拟对象。另一种意思恰恰相反,也许它是历史上更为常见的现象,那就是不断地模仿经典,非但将它视为今人无法企及的精神高峰,同时还将它视为今人孜孜以求的终极目标。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里这种态度的差异表现得更为明显,而在戏剧领域,还具有它的特殊性。现代人重读古代文学作品,可以以一种完全轻松的和客观的态度来对待古代经典,而在剧场里,非但表演艺术家们难用完全轻松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古典作品,观众们也很难做到这一点。
……

 新火相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与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