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蒋光鼐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历史人物 > 我的父亲蒋光鼐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3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2615595
作者:蒋庆渝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内容简介

  “一·二八”淞沪抗战时,蒋介石为何不支持抗日?后来为何又派张治中将军增援十九路军?蒋光鼐、蔡廷锴等人是如何率领十九路军阻击日寇的?文革中,身为纺织工业部长的蒋光鼐和他的家人遭到了怎样的打击和迫害?《我的父亲蒋光鼐》以第一手资料,独家为读者一一解开谜底。
  《我的父亲蒋光鼐》为“一·二八”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总指挥蒋光鼐将军的传记,由其子撰写。从江西讨袁到辅佐孙中山,从东征北伐到抗敌于淞沪,从卷入福建事变到投身于抗日统一战线,从支持中共建政到出任新中国第一任纺织工业部部长,直至在文革的狂风暴雨中郁郁而终,蒋光鼐颠簸起伏的人生就是当代中国历史的基本脉络和缩影。
  蒋光鼐是一位历史人物,穿越过无数的重大事件,其全部人生都承载了历史的印迹。

作者简介

  蒋庆渝,一九三九年生于香港,一九五零年随父移居北京,一九五七年考取北京农业大学。后遵父嘱从军,经国防部长彭德怀特许入大连第二海军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文革”蒙冤,军职被免。平反后在北京工业大学任教。后以高级学者身份到德国,苏格兰访问并从事软件设计。一九九一年回居香港。
  自七十年代初开始研究父亲生平,在报刊、杂志发表多篇有关文章。撰写本书历时二十年,直至二零零六年于新加坡病逝。

目  录
序一 自序
序二 淞沪保卫战的现实价值
序三 珍贵的礼物
第一章 从辛亥-兵到孙中山警卫团营长
 一、家世渊源
 二、投笔从戎
 三、辛亥一兵
 四、江西讨袁
 五、流亡岁月
 六、痛失良师
 七、出任大总统警卫团营长
第二章 “铁军”儒将
 一、讨陈东征
 二、中山剿匪
媒体评论

日本投入了整整三个师的兵力,中国军队以极大的勇气和顽强意志予以抵抗,他们在炮火下表现出的勇气,使外国人恢复了对中国军队作战能力的尊敬。
——美国历史学家史景迁(Jonathan Spence)《寻找当代中国》

自清光绪以来,与日本三遇,未有大捷如今者也。原其制胜之道,诚由将帅果断,发于至诚,亦以士卒奋厉,进退无不如节度,上下辑睦,能均劳逸。
章炳麟曰:自民国初元至今,将帅勇于内争,怯于御外,民闻兵至,如避寇仇。今十九路军赫然与强敌争命,民之爱之,固其所也。
——国学大师章太炎《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

自甲午战败以后,中国军队在历次御外作战中都从未展现过如此顽强的意志和坚强的战斗力。遇强敌而不屈服,处劣势而更坚韧,这就是淞沪保卫战的特殊意义之一。
无论现在的中国看起来如何强大,当年十九路军全体官兵所表现出的精神都值得珍视和继承。若无英雄之魂,徒有强国之躯;若无民族脊梁,枉有强国之形。从这个角度来看本书《我的父亲蒋光鼐》,其意义就不止于为纪念而纪念、为缅怀而缅怀。

——凤凰卫视时事评论员 杜平

这部书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冷静客观地揭去了层层观念障蔽,反映出近代历史中许多大事的本来面目。
——团结报社社长 王秉默

当他(本书作者)知道自己只剩“三个月”的时间时,完成书稿的心情更为急迫。主治医生建议他接受脑部放射治疗,病榻上的爸爸平静地对医生说:“如果脑部放射治疗能延长我的生命,使我清醒地把书写完,我就接受治疗,否则就没有意义了!”从此,病房就是爸爸的书房,病房里的小餐桌就是爸爸的计算机台,他每天和专程从温哥华、济南赶来看望他的家人一起审阅书稿。此情此景,是多么温馨,但是我们内心更加的酸楚……
——作者女儿、新加坡新和平文化企业有限公司董事 蒋明明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一九二七年四月,武汉局势迅速左转,统领着十一军的父亲悄然离开武汉,避居庐山。不久,二十四师师长戴戟也离开军队到了庐山,他对革命队伍的分裂十分不满,带着满腔悲愤,一见父亲就痛哭流涕。后来,他们一起投向南京政府,父亲在上海出任南京政府第二十二师师长。
自从陈铭枢、戴戟和父亲出走后,第十一军由张发奎代管,父亲的第十师由蔡廷锴接任师长,副师长为许志锐。所属二十八团团长是黄质胜,二十九团团长是张世德,三十团团长是范孟声。戴戟的第二十四师则由叶挺接任师长。第十师参加了后来的北伐,在河南与奉军作战。
宁汉分裂后,驻武汉的第三共产国际代表罗易,想进一步争取汪精卫合作,在五月三十一日向汪精卫出示一份第三共产国际的指示文件,其中有改组国民党、武装共产党员、组织新军等多项。
为此,汪精卫立即召集秘密会议,并于六月五日正式宣布解除前苏联顾问鲍罗廷的合同,并继而在七月十五日以中政会主席团名义发表声明,指责共产党破坏联合战线,将各级政府的共产党员一律解职。这时汪精卫也已经和蒋介石一样与共产党彻底决裂了,但是他继续坚持反对蒋介石,并在第二天再次下令讨蒋。他一面反共,一面反蒋,自称这是“在夹攻中的奋斗”。
蔡廷锴率第十师在张发奎指挥下东进讨伐蒋介石,军次九江时,二十四师师长叶挺和他密商,认为即使攻下南京,也只是互相残杀,于革命无益,不如率部回粤休养,两人商定待机进退。
军队到达南昌后,共产党突然发动了“南昌起义”,蔡廷锴被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第十一军副军长。在起义部队到达进贤县城时,他将师里的共产党员礼送离队,其中包括三十团团长范孟声。然后他率部经贵溪、弋阳,到达闽赣边界的江西铅山县河口镇,脱离了起义部队。
父亲受南京政府委派,于八月下旬辞去二十二师师长职务,携款十万元,从上海经杭州启程,搭小船沿富春江到江西境内,经玉山到达铅山河口与蔡廷锴会面。他对蔡廷锴表示此行代表军长陈铭枢前来劳军,得到蔡廷锴的拥护。蔡廷锴在自传里写道:“我对蒋副军长本甚拥戴,即请示今后如何行动,他表示坚决服从‘中央’。”父亲回到第十师的时候,蔡廷锴所率领的第十师的副师长是黄质胜,所辖二十八团团长是沈光汉(原团长陈芝馨去职找张发奎去了)、二十九团团长是张世德、三十团团长是刘占雄。
几天后父亲就和蔡廷锴一起带领部队到达上饶,此时蔡廷锴将第十师的特务营、独立营和各团的侦察队编成了七十团,由区寿年担任团长;将收编的浙江警备师六七百人编成七十一团,由符岸坛担任团长,并建议恢复第十一军。开始父亲有些犹豫,但是见蔡廷锴已经编配完毕,木已成舟,也就表示了同意。他们在上饶中学设立第十一军军部,父亲复任第十一军副军长职。

 我的父亲蒋光鼐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