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张草图到种子圣殿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 > 建筑外观设计 > 从三张草图到种子圣殿

  • 版 次:1
  • 页 数:153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094772
作者:李智刚 主编,任蕙兰 等撰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年09月 
内容简介
  黄浦江畔的英国国家馆,一份包装纸内的奇妙礼物,一朵清风中摇曳欲飞的蒲公英,一座蕴含着无限生命的种子圣殿。
  自2008年英国人托马斯带着三张天马行空的草图来到上海,到2010年英国馆顺利竣工、备受瞩目,是什么成就了一个奇迹的诞生?
  活的种子、亚克力杆、重型木结构、悬挑的“包装纸”……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英国国家馆具有前所未闻的建筑形式,设计师托马斯的方案灵感十足却无处下手。这是一份来自英国的礼物,但更像是向中国建筑界发出的挑战书。
目  录

开篇:不可能完成的任务——2010上海世博英国馆项目总监黄武军访谈录
上编 奇迹亲历
第一章 为一个国家圆梦
1.会飞的建筑
2.一位天才的灵感
3.为什么是“种子圣殿”
第二章 来自英国的礼物很沉重
1.一个重磅的惊喜
2.改变英国人的想法
3.他们找上门来了
4.模型中标
5.决定性的一战
6.“就是苏中公司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后记
  她可能是历史上最复杂的建筑
  草长莺飞。转眼间,被称作“蒲公英”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已经与黄浦江相伴近四个月了。这座“飞动”着的建筑,不仅颠覆了人们对英国的传统印象,而且超越了人们对建筑固有的思维,着力展示出一个面向人类未来的全新形象。
  目前,这朵在风中摇曳的巨大“蒲公英”已成为上海世博园里最受欢迎的建筑之一。截至6月底,炙手可热的英国馆已经接待了超过300万人次的参观者,占到了世博园区2000万总参观人数的15%,大大超出了英国方面原来5%的参观者的预期。英国馆在上海世博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英国馆馆长米罗娜表示,在英国馆开馆之后,工作人员想了很多方法来缩短参观者的排队时间以及确保参观者的安全,让参观者尽兴而归。经过不断的改进,如今整套运行系统越来越完善,参观者在白天和夜晚得以体验到不同的风姿。
  自上海世博会开幕以来,英国馆建筑得到了媒体、公众以及建筑界专家和评论家的多方赞赏,几乎所有人都惊艳于英国馆的独特设计和建筑技巧。这个长满发光“小刺”的圆角立方体,外观上无任何支撑地立于公共广场上方,60858根“触须”——亚克力光纤从内部向外延伸,使得它在200多个展馆中独树一帜,每天打动着无数参观者的眼球。
  国际影星张曼玉夜访英国馆后留下观感:“真是令人赞叹!我爱上她了!”法国建筑大师、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者保罗•安德鲁也表示,在上海世博会上,他对英国馆印象尤为深刻。无论是对主题的把握,还是创意本身,以及设计语言的运用,英国馆这次都应得高分
  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英国馆可以说是最贴合上海世博主题的展馆之一。英国馆引导人们更深入地认识自然界的力量,鼓励参观者重新审视自然的作用,反思是否能够利用自然的力量切实解决城市在社会、经济及环境等方面的诸多挑战。设计师希望人们心怀敬畏,沉思冥想,眺望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这就是英国馆主展馆被称为“种子圣殿”的深意。
  这一份来自英国的礼物有没有将它深远的寓意传达到中国公众的心中呢?很多参观者表示,英国馆非常独特漂亮,“种子圣殿”的理念带来的不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有心灵上的震撼效果。此外,“开放公园”也是英国馆与众不同的一大亮点,从古典到先锋演出等一系列英国文化艺术表演,以及自在惬意的氛围很受参观者的欢迎。“突破传统,让人眼前一亮”、“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好漂亮,很值得一看”、“很简单,但是有挺独特的视角的,想像力真是丰富”、“视觉效果很炫目,夜景更好看”……参观英国馆就像徜徉在一个没有屋顶的开放式城市公园,是一趟愉悦之旅。

 从三张草图到种子圣殿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