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回归自我

当前位置:首页 > 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 孤独:回归自我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06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纯质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15421920
  • 丛书名:治愈系心理学
作者:【英】安东尼·斯托尔(Anthony Storr)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5月 
编辑推荐
★ 豆瓣9.1高分评论,万千文艺青年竞相追捧的精神“圣经”。
★ 哲学家周国平、心理学家张海音作序推荐;《观察家》《泰晤士报》撰文推荐。
★ 一曲关于孤独的精神赞歌,一部让心灵得以餍足的振聋发聩之作;唯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深入内在的心灵花园,发现存在之美。
诚如周国平在《孤独:回归自我》的推荐序中所说,我们并非只是为爱而生,亲密关系也不是我们获得价值和幸福的**要素,如果没有过在孤独中与存在合一的感受,精神世界未免狭隘。总之,我们不能一头扎在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里,放弃了享受美好的孤独。
★ 一部深入剖析维特根斯坦、贝多芬、卡夫卡等各领域天才*隐秘心理的惊世杰作。
在《孤独》一书中,斯托尔带领读者一路漫游,拜会了自然科学、哲学、文学、音乐、绘画等各领域的***天才,他们的身世背景、性情气质及作品蕴含的人格风韵将孤独的内涵演绎得淋漓尽致:孤独只属于拥有坚强意志和思想能力的人,它是自我意识的觉醒、个人空间的捍卫、喧嚣生活的眠歌、自由精神的流放、想象力的翩飞、智慧者的沉潜。
人们的学习、思考、创新,与心灵的对话,都要穿行于“孤独”的甬道。哲学家康德、维特根斯坦、科学家牛顿等人的性格都很内向,没有建立家庭,也未与什么人有过长久的亲密关系,这使他们能够在长期的孤独中进行独创且抽象的思考,在“秩序与意义的追求中”对人类的知识与理性作出了重大贡献。
★ 一部矫正和完善弗洛伊德所开创的精神分析传统的巨著。
从弗洛伊德、阿德勒到克莱因、温尼科特,再到科胡特的精神分析传统,一直过于强调亲密关系,甚至把亲密关系看成了幸福的**源泉。在《孤独:回归自我》中,斯托尔通过对精神分析传统的梳理指出,除了亲密关系,独处的能力也是幸福的源泉,孤独并非如精神分析师认为的那样是病态的,而是内在整合与精神圆满的必要条件。
★ 迷人哲思、诗性光辉与心理分析完美融合的天才之作。
不同于乏味的心理著作,本书既有深入的心理个案分析,又兼具犀利的迷人哲思和温婉动人的诗性叙述,字里行间充满同理心和悲悯。
★ 随书附赠手绘精美明信片。
★关注微信公众号“心理学大本营”(puhuapsyc),可参加我们每周举行1次的免费赠书活动、不定期推出的超值精品微课和免费线上读书会。
 
内容简介
大哲学家康德说,我是孤独的,我是自由的,我就是自己的帝王;叔本华说,我们承受所有不幸,皆因我们无法忍受独处;精神病学家安东尼·斯托尔说,唯有在孤独中,我们才能深入内在的心灵花园,体验到那种忘形的一体感。
在《孤独:回归自我》这部洋溢着迷人哲思和诗性光辉的革命性著作中,安东尼·斯托尔对弗洛伊德、克莱因、温尼科特、科胡特等人的精神分析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矫正了其过于注重亲密关系的弊病,并以无比的深情和悲悯剖析了牛顿、贝多芬、维特根斯坦、卡夫卡等天才的心理作为佐证:个人所能感受到的极其深刻、治愈的心理体验都发生于内部。因此,独处的能力是成熟的标志,它不但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还能够引导他们完成内在的整合和精神的升华。
诚如周国平在本书的推荐序中所说,我们并非只是为爱而生,亲密关系也不是我们获得价值和幸福的独特要素,如果没有过在孤独中与存在合一的感受,精神世界未免狭隘。总之,我们不能一头扎在外部世界和人际关系里,放弃享受美好的孤独。
作者简介
安东尼·斯托尔(Anthony Storr),英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和作家;牛津大学研究员;英国皇家内科医学院、皇家精神科医学院和皇家文学学会的资深会员。
斯托尔的研究领域涉及从性欲错乱症到人类的侵略性、从人类对于孤独的需求到创造的冲动等诸多方面。他接受了弗洛伊德的理论,同时深受荣格影响,但他没有墨守成规,而是坚决拒绝职业中的教条主义,对已有的精神疾病划分极不赞同。他专注于分析人类的负面情绪,以富有创造力的理念治疗相关疾病。
斯托尔的著作有:《荣格》(Jung)、《弗洛伊德》(Freud)、《丘吉尔的黑狗》(Churchill's Black Dog)、《人格的完整性》(The Integrity of the Personality)、《人类的破坏性》(Human Destructiveness)、《创作的原动力》(The Dynamics of Creation)、《音乐与心灵》(Music and Mind)、《精神治疗的艺术》(The art of psychotherapy)以及《泥足》(Feet of Clay)。

目  录
第一章 人类关系的意义

第二章 独处的能力

第三章 孤独的用途

第四章 强制性孤独

第五章 想象的渴望

第六章 个人的重要性

第七章 孤独与气质
媒体评论
我很有兴味地读完了英国医生安东尼·斯托尔所著的《孤独》一书。我曾担心,一个医生研究孤独,会不会有职业偏见,把它仅仅视为一种病态呢?令我满意的是,作者是一位有着相当人文修养的精神科医生,善于把开阔的人文视野和精到的专业眼光结合起来,因此不但没有抹杀,反而更有说服力地揭示了孤独在人生中的价值,其中也包括它的心理治疗作用。——哲学家、畅销书作家周国平

看了安东尼斯托尔写的《孤独:回归自我》一书,就像来了个脑筋急转弯!突然有种放下的感觉,豁然开朗,把人从住相中解脱了出来。当痛苦已经存在,那么,回避痛苦就是放弃了创造和升华的机会!孤独又怎么了?明明内心充满孤独,但为了迎合社交的需要或别人的什么看法而硬去凑热闹,那不是更悲哀吗?还不如遵从自己的内心,孤独地走自己的路!——心理学家、上海市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心主任张海音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孤独的价值

周国平


我很有兴味地读完了英国医生安东尼·斯托尔所著的《孤独》一书。在我的概念中,孤独是一种具有形而上意味的人生境遇和体验,为哲学家、诗人所乐于探究或描述。我曾担心,一个医生研究孤独,会不会有职业偏见,把它仅仅视为一种病态呢?令我满意的是,作者是一位有着相当人文修养的精神科医生,善于把开阔的人文视野和精到的专业眼光结合起来,因此不但没有抹杀,反而更有说服力地揭示了孤独在人生中的价值,其中也包括它的心理治疗作用。
事实上,精神科医学的传统的确是把孤独仅仅视为一种病态的。按照这一传统的见解,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全的最重要标志,是人生意义和幸福的主要甚至唯一源泉。反之,一个成人倘若缺乏建立亲密的人际关系的能力,便表明他的精神成熟进程受阻,亦即存在着某种心理疾患,需要加以治疗。斯托尔写这本书的主旨正是要反对这种偏颇性,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为孤独“正名”。他在肯定人际关系的价值的同时,着重论证了孤独也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对于具有创造天赋的人来说,甚至是决定性的源泉。
其实,对孤独的贬损并不限于今天的精神科医学领域。早在《伊利亚特》中,荷马已经把无家无邦的人斥为自然的弃物。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据以发挥,断言人是最合群的动物,接着说出了一句名言:“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这话本身说得很漂亮,但他的用意是在前半句,拉扯开来大做文章,压根儿不再提后半句。后来培根引用这话时,干脆说只有前半句是真理,后半句纯属邪说。既然连某些大哲学家也对孤独抱有成见,我就很愿意结合着读斯托尔这本书的心得,来说一说我对孤独的价值的认识。


书摘插画
插图

 孤独:回归自我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