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记录环境变化,剖析环境事件背后的真相)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读物 > 生态环境 > 透明(记录环境变化,剖析环境事件背后的真相)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5年12月01日
  • 开 本:20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6076242
  • 丛书名:给绿中国书系
作者:汪永晨,王爱军 著出版社:花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2月 
编辑推荐
  本书是十几位环境记者对环境变化与环境事件的调查。
  他们用眼观看,用脚行走,用心感受,不断追问真相,忠实地、连续记录环境薄弱地带因为人类的活动而产生的变化,试图告诉世人那里曾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一切。
  对于普通人来说,你对环保的态度,决定着未来的环境好坏的可能性。 
内容简介
  2013年是中国环保的缓慢转折的时期,环保与环境破坏在竞赛。2013年中国水质没有明显的变化,空气污染加重,环境事件增加。在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的情况下,局部地区的污染实际上在加剧;城市环境质量在恶化,尤其表现在空气质量;在环境意识苏醒的大背景下,民众对环境的不满情绪也在累积。
  本书收录多位富有社会责任感的环境记者的调查报告,关注大气污染、水资源、《环境法》修订、转基因以及各种环境事件。他们深入调研,记录下环境现状和百姓生活,剖析环境问题的成因,寻找解决方案,试图唤起更多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作者简介
  汪永晨,1988年开始关注环境问题,2000年被国家环保总局评为“环境使者”。2001年被国家环保总局授予“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2007年当选“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2008年当选美国《时代/CNN》“2008环境英雄”,同年获得人民网“改革开放三十年环保贡献人物荣誉称号”。2003年以来关注中国的江河,特别是呼吁并推动公众对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认知,及有关部门对环境影响评价的执行、听证会的召开。
  王爱军,《新京报》编委、评论部主编。1997年始写新闻评论,发表评论文章千余篇,被国内数家媒体聘为特约评论员。主持编辑的《新京报》评论版,是当今中国颇有影响的评论版面之一。主编《新评论》(5卷本)等部著述。致力于环保公益事业,撰写大量环保评论文章,其中“圆明园铺膜事件”13篇系列社论获得“2009年第三届SEE﹒TNC生态环境报道奖”。
目  录
序:2013年,环保艰难地“转弯”
大气污染治理
邯郸水污染事件
“救援春城”:中石油云南石化1000万吨炼油项目反思
“红线”之争背后的利益博弈
上海死猪漂流事件
中国河流生态系统破坏调查
《环保法》修法风波
华沙联合国气候大会
寻找转基因
中国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里程碑:司法解释降低入罪门槛
青岛“11.22”输油管道爆燃事故
城市碳排放交易跑步扩容
“销牙”背后的野生动物非法贸易
前  言
  2013年,环保艰难地“转弯”
  王爱军
  2014年的国庆节,当全国人民都在欢度七天假期的时候,估计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以及下属的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没有心思休息。
  因为腾格里沙漠被污染事件。更因为这个事件被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高层批示。
  9月初,《新京报》记者陈杰步行一个多小时,赶在监视巡逻人员已下班、太阳还未落山之前,拍到了数个足球场大小、位于腾格里沙漠深处的黑黝黝的污染池。《新京报》报道此事,腾格里沙漠污染事件由此曝光。
  但事情一波三折。内蒙古相关部门的表态就像过山车一样,跌宕起伏。从一开始的闪烁其词,说是“前些年排放的,现在已经没有排放了”,说记者“报道失实”,接下来有当地环保局长“用人格担保”没有污染。
  幸亏环保部奉命派人调查,幸亏调查者实事求是,幸亏高层连连批示。于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十一假期“全区开会落实”。有消息说,已经免去了一些人的职务。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雾霾”(Smog)一词在英语中产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由“烟”和“雾”(Smoke+Fog)组合而成,是西方工业化阶段在中后期环境污染的特征词。而目前频现在媒体反映国内这种大气现象的名词是“灰霾”(Ash-Haze),有专家指出,其比雾霾更为严重!
  近些年来,发达国家百年内历经的各种环境问题在我国集中爆发,特别是大规模、大地域和持续性的空气污染:2012年末到2013年初,我国中东部地区经历了连续多次大气重度污染事件,灰霾面积一度达到143万平方公里,多个地区能见度不足500米,对城市环境质量、居民身体健康等造成巨大危害。
  由此,如何重现蓝天白云成为人们*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无疑,政府及时制定出一份专业的、严格的空气污染治理计划,将在众人心中成为除霾的速效药。国外很多国家已历时半个世纪,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采取各种措施治理雾霾,因此,我国的治霾之路将是一场持久的鏖战。
  2013年,国内十余个省份陷入大范围和长时间的灰霾天气,引起社会的广泛担忧,让每个人都在思考“同呼吸、共命运”这个严峻的形势。为此,国务院印发了我国***严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要坚持政府统领,企业实治、市场驱动和公众参与”的新的大气防治体制,实际上是将以大气污染为导引加速治霾,优化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一张清晰的大气污染防治路线图
  2013年1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等多地连续出现了长时间、大范围强雾霾天气,覆盖了17个省、市、自治区,四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影响人口约6亿。据环保部门监测数据显示,当月全国74个城市空气质量总体超标天数比例为68.4%,重度和严重污染的比例达到30.2%,其中PM2.5超标尤其严重,平均超标率为68.9%,**日均值达到766μg/m3。
  *严重的时候,北京PM2.5的浓度达到了680微克/小时,严重影响到人们的健康和生活。当时,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首次全球空气污染调查报告显示,1100个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中北京列第1035位。
  因此,我国**份全国性的空气污染治理规划的出台格外引人关注。早在2012年底,环保部、发改委和财政部三部委曾联合发布《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环保部的一位官员介绍说,“在年初的大面积雾霾之后,高层认为之前低估了大气污染的形势,《规划》设定的大气治理任务比较保守,所以决定制定新的大气规划,起止时间为2013~2017年。”
  在民众的翘首期盼中,国务院于9月12日正式公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我国发布的第二个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规划,即众口相传的大气“国十条”。

 透明(记录环境变化,剖析环境事件背后的真相)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