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河南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

当前位置:首页 > 农业/林业 > 农作物 > 现代河南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802334823
作者:李卫东 主编出版社: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2月 
内容简介
继1997年《河南大豆审定品种及技术参数》一书出版之后,河南省大豆育种家和从事预备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栽培、推广工作的科技工作者又撰写并出版了《现代河南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一书。本书介绍了河南省大豆生产概况、区划、耕作制度、栽培技术、河南省大豆区试和预试及生产试验的发展。对31个审定品种(豫豆24及以后至2007年的审定品种)的来源、系谱、特征特性、栽培技术、适应范围进行描述,对各品种历年在各试验点的主要性状进行汇总。反映了河南省大豆产区的生态特点,进一步展示并总结了长期以来河南省大豆新品种选育、法定试验及推广历程与成就,对于河南省大豆生产和科研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目  录
第一篇 现代河南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总论
 第一章 河南省夏大豆生产
  1.1 河南省夏大豆生产概况
  1.2 河南省大豆品种的5次更换及增产效益
  1.3 河南省大豆的加工利用
 第二章 河南省夏大豆生态区域划分
  2.1 豫北平原夏大豆区
  2.2 豫中东平原夏大豆区
  2.3 淮北平原夏大豆区
  2.4 南阳盆地夏大豆区
 第三章 河南省夏大豆耕作种植方式及栽培技术
  3.1 河南省夏大豆耕作制度
  3.2 河南省夏大豆栽培方式
  3.3 河南省夏大豆栽培技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河南省夏大豆生产
  1.2 河南省大豆品种的5次更换及增产效益
由于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和种子管理部门的积极协调和大豆科技人员的努力工作,河南省大豆种业研究和应用取得了长足发展。迄今已征集和创新了626份品种资源,有54个品种通过河南省审定,19个通过国家审定。这些品种为河南省大豆的5次更新换代和产量品质的提高以及周边省份大豆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省大豆面积113.6余万hm2,全省平均单产630k9/hm2j大豆品种为农家品种,主要是夏大豆,仅豫西山区有极少部分春大豆。当时大豆品种的主要问题是晚熟和花叶病毒病。成熟期11Od以上的晚熟夏大豆品种,甚至120d以上的极晚熟品种在生产上仍有相当广泛的分布。这就严重影响了早腾茬、早种麦、麦豆两熟耕作制度实施和改制。当时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大豆农家品种,绝大多数感花叶病毒病,轻则减产,重则绝收。
河南省大豆的第一次更新换代的时间是20世纪60年代初期至70年代中期。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从全省征集的1 500份农家品种中筛选出陈留牛毛黄、柘城紫花糙、上蔡二糙3个丰产、抗病毒病、早熟品种,经试验确定后,在河南省部分大豆产区得到推广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夏大豆生产的早熟、抗花叶病毒病和丰产问题。这一时期河南省夏大豆面积86.67万hm2左右,全省平均单产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630k9/hm2增加到1 050k9/hm2左右。
河南省大豆的第二次更新换代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以徐州421、跃进5号、早丰一号、郑州135、商7608、山东四角齐、鄂豆二号为代表的首批改良夏大豆品种进入生产,在河南省大豆各产区得到迅速推广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应用解决了夏大豆生产的早熟和抗花叶病毒病问题,丰产性明显提高。这一时期河南省夏大豆面积在73.33万~113.33万hm2范围伏动。全省平均单产增加到正常年份1200k9/hm2。新品种的更换是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第三次更新换代的时间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以豫豆2号、豫豆6号、豫豆1号、豫豆3号、豫豆5号、诱变30、鲁豆4号等为代表的改良品种相继在河南省推广。除品种的早熟性、抗病毒病能为生产所接受外,丰产性、抗倒伏等性状均有所改良。此时河南省大豆面积由93.33万hm2逐渐下滑至66.67万hm2以下,平均单产由正常年份1200k9/hm2上升到1 350k9/hm2。
20世纪9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后期为第四次更新换代。以豫豆8号、豫豆1Of号、豫豆11号、豫豆12号、豫豆13号、豫豆14号、豫豆15号、中豆19等为代表的改良品种相继在河南省推广。除品种的丰产性、早熟性、抗病毒病、抗倒伏等性状有所改良,品种的优质高蛋白已开始引起育种家的注意。此时河南省大豆面积大部分年代在60.0万hm2以上,平均单产由正常年份1350k9/hm2上升到1 800k9/hm2。
  ……
书摘插画
插图

 现代河南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