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际论丛2008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北大国际论丛2008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08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8079601
作者:王缉思,袁明,陈志瑞 主编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08月 
内容简介
在去年夏天为本论丛撰写的序言中,我提到2006—2007年度的国际形势相对稳定。但自那时以来,特别是在2008年上半年,不论是全球政治和经济的客观环境,还是国际问题观察家的心态,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这种变化中,似乎是忧大于喜。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中,人们*的关注点大概是美国次货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安全问题,而金融不稳定,又同石油价格飙升、美元贬值、粮食短缺等问题密切相关。许多国家面临通货膨胀压力,全球经济增长步伐明显放缓。同时,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带来的恶果日益显现,建设低碳经济的呼声升高。节能减排、开发新能源等问题,成为近年来大国首脑会议中的首要议题。
  本书是2008年《北大国际论丛》,内中具体收录了:《“告别冷战”:中国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含义》、《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寻求自主性的战略路径——以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为例》、《美国国会涉华联线体制分析一以西藏问题为中心》、《论中东的水争夺与地区政治》等文章。
目  录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视角转换
从海陆二分到海陆统筹——对中国海陆关系的再审视
机遇与挑战:单极世界与中国的和平发展
“告别冷战”:中国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历史含义
首脑出访与中国外交
全球化进程中国家寻求自主性的战略路径——以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为例
新媒体和中国的政治表达
中国:现阶段的问题与前景展望
美国与东亚国际体系的变迁
六方会谈与朝鲜弃核:多边主义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论中美人权之争的根源与特性
美国国会涉华联线体制分析一以西藏问题为中心
试析日本在人道主义干涉问题上的立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国国际战略研究的视角转换
  一、中国国际战略的界定和主体
  本文所探讨的“国际战略”,相当于美国人所说的“大战略”(grand strategy)。一个国家的国际战略应当包括这样一些内容:什么是本国的核心利益,对这些核心利益的主要外部威胁来自何方,在国际上应以什么方式和手段维护国家利益。
在这里强调“外部威胁”和“在国际上”,是有原因的。从道理上讲,中国的国际战略同美国的“大战略”一样,应当是“对外战略”。但中国的战略有其特殊性,即外部威胁与内部威胁经常相互转换,相互呼应。在古代,王朝即国家。远的不说,宋朝、明朝、清朝都是在外患内乱的夹击下灭亡的。国民党政权被推翻,也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兴起的大背景。中国真正有了现代国家意义上的“国际战略”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事。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的国际战略旨在维护主权与独立,同时与内部政治安全具有直接的关联。战略敌国即是外部的安全威胁,同时也构成内部的政治威胁。20世纪50—60年代的美国,60—70年代的苏联,对中国虽造成的威胁都是如此。于是有了50年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全面“一边倒”的战略,以及“文化几革命”十年期间“反帝必反修”的战略思想。
直至今天,中国内外政策密切互动的特点仍然相当鲜明。比如“台独”问题、香港和澳门回归后的稳定繁荣问题、“藏独”、“疆独”等民族分裂主义和其他民族宗教问题、抵御境外敌对势力的政治渗透问题等等,都涉及内外威胁的呼应与结合。……
  ……

 北大国际论丛2008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