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哲学 >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6年11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精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089119
  • 丛书名: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
作者:施特劳斯 科耶夫 著 古热维奇 罗兹 编 彭磊 译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编辑推荐

本书是施特劳斯流亡美国十载后出版的*部英文著作。是施特劳斯*易读、*易进入的著作。施特劳斯敏锐的眼力,细致的文本解读功夫在书中发挥到了极致。也正是从《论僭政》开始,施特劳斯深化了他早年对启蒙的一系列思考,开始着力探讨那些标志着他迈向思想成熟的主题,比如古今之争、隐微与显白教诲、哲学与政治的关系以及“神学-政治”问题。

 

本书中文版曾在2006年出版,此次全部重新翻译,并依照英文新版(芝加哥大学2013年版)做了增补。译文可靠、专业。 
内容简介

本书中文版曾在2006年出版,此次全部重新翻译,并依照英文新版(芝加哥大学2013年版)做了增补。

本书包含施特劳斯对色诺芬《希耶罗》做的义疏《希耶罗与僭主》以及施特劳斯在法国的老友科耶夫的评论《僭政与智慧》,还有两人的部分通信。由于触发了与科耶夫的争论,《论僭政》也极其有助于理解施特劳斯的古典立场何以与现代立场对立。揭示了古今政治科学的根本差异,振聋发聩。

因此本书不再只是施特劳斯对一部古典作品的解读,还展现了施特劳斯与科耶夫之间深刻的思想争论,也记录了两人由年轻到年老的友谊。凡此种种,使得《论僭政》当之无愧地成为二十世纪的经典。

作者简介

施特劳斯Leo Strauss:出生于德国的犹太人,曾就读于汉堡大学,192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25至1932年,任职于柏林犹太研究学院。1938年移居美国。1938至1949年任教于纽约新社会研究院:1949至1968年任教于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1973年10月18日去世。列奥·施特劳斯被认为是20世纪极其深刻的思想家。他对经典文本的细致阅读与阐释方法,构成了20世纪解释学的一个重要发展:他的全部政治哲学研究致力于检讨西方文明的总体进程,强调重新开启古人与今人的争执,并由此审视当代思想的种种潮流。

 

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1902—1968),法国哲学家、外交家,生于俄国。存在主义的新黑格尔主义的代表,提出”历史的终结不是在未来,而是在过去“。

亚历山大·科耶夫是一位谜一般的人物,他家庭富有,与政界关系密切,拥有着哲学家与外交官双重身份——他久享哲学盛誉,却从不追求学术职业;他讲授了六年“历史终结”,最后却转战政界;他致力于维护法国、欧洲以及不发达国家的利益,但从未放弃过哲学思考。

目  录
目 录

中译本说明

序言及致谢
芝加哥大学版序言
增订版序言
导言

论僭政
色诺芬 希耶罗或僭政
施特劳斯 论僭政
引言
一 问题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导言

过去十年间,对现代性性质的论争不休不已。我们是否真的已经从现代走到了后现代?如果我们完成了这一转变,我们如何才能评价引致这一转变的历史?或者说,这一转变的标志就是我们无力做出这样的评价?这一新版《论僭政》带我们回顾两种较早的关于现代性的立场:施特劳斯和科耶夫的立场。在两人关于僭政的争论中,在两人的通信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有关哲学当今的可能性和责任的基本抉择。
两人的争论极不寻常,涵盖了比较表面的政治差异以至关于第一原理的基本分歧。通常,在分歧如此深刻和激烈的情况下,不太会有严肃认真的讨论。但在这里,双方理解问题的愿望比他们对自己立场的依附要强。这是他们之所以如此彻底地阐述自己立场的原因之一。他们完全清楚,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哲学的或政治的选择仅仅归约为两个选择,这是不明智的。但是,这样做的确有助于让问题凸显出来。
把这么多相关的文本辑到一起,好处显而易见。这样做的主要弊端,可能就没那么明显了:由于施特劳斯最初的《论僭政》成了一个更大的整体的一部分,那就难以从它自身来审视它了。但这一努力值得尝试。《论僭政》是对色诺芬的短篇对话的细读,对话在叙拉古僭主希耶罗与智慧的诗人西蒙尼德之间展开,谈论僭政的各种负担、如何可能减轻这些负担。施特劳斯是位模范读者。他带着敬重和一颗开放的心灵阅读。因为他阅读是为了学习,他带着批判眼光阅读。但是,与施特劳斯最格格不入的是,利用文本作为展示自己智巧的跳板。《论僭政》是施特劳斯第一次发表对单部古典作品的完整分析,而且一直是他的细读中最易进入的作品。《论僭政》的确应当处理一篇对话。施特劳斯非常合理地假定,谨小慎微的写作者会选择呈现自己思想的形式,因此一部对话和一篇论文的差别具有哲学意义。据此,他密切关注一部对话的言辞,也同样密切关注其背景、人物、情节。《论僭政》说明,通过这样密切关注一部对话的戏剧特征,对这部对话的论证的理解能够得到多么大的丰富。施特劳斯的解读方式直接挑战了黑格尔的观点:对话的戏剧特征仅仅是装饰。这两种路向的差别生动地体现在科耶夫对柏拉图的黑格尔式解读与施特劳斯对相同对话的解读之间的对立上。在讨论这些差异时,施特劳斯简要地阐明了自己的解释原则,并进而简要但饶有意味地评论了一些他从未在著作中讨论过的对话。从科耶夫1957年4月11的信件开始,至施特劳斯1957年9月11日的信件结束,他们讨论柏拉图的一系列信件或许很有助益,能够与施特劳斯对《希耶罗》的解释对照来读。这也是这些书信最有意思的地方之一。
施特劳斯语带挑衅地开始《论僭政》:现代政治科学缺乏对最大规模的政治现象的理解,以致甚至不能认清那些最坏的僭政的本相:

 论僭政:色诺芬《希耶罗》义疏(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