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国大学教授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教育 >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国大学教授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9月01日
  • 开 本:大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4056168
  • 丛书名: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丛书
作者:陈媛 著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编辑推荐

    陈媛编著的《中国大学教授研究:近代教授、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史(1895-1949)》从教育史等多学科的角度,把中国近代教授群体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大学和知识分子三维结构中的一个中心要素,以教授群体、社会及大学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为研究主线,从教授群体的产生背景、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和角色作用几个方面,回答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从哪里来、如何存在以及怎样影响社会等基本问题,在回顾与沉思中获得有益启示。

 
内容简介

     《中国大学教授研究:近代教授、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史(1895-1949)》由陈媛编著。
     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是在特殊时空下被动适应社会变革和主动推动教育救国的重要力量。《中国大学教授研究:近代教授、大学与社会的互动史(1895-1949)》从教育史等多学科的角度,把中国近代教授群体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大学和知识分子三维结构中的一个中心要素,以教授群体、社会及大学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为研究主线,从教授群体的产生背景、形成机制、结构特征和角色作用几个方面,回答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从哪里来、如何存在以及怎样影响社会等基本问题,在回顾与沉思中获得有益启示。

目  录
导言
第一章 社会变革:教授群体形成之缘
第一节西学东渐催生中国近代大学
一、中国近代大学的产生
二、中国近代大学制度的建立
三、西式大学文化对中国大学的影响
第二节 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的两个来源
一、科举废除后士人身份的转换
二、留学生回国后的职业选择
第三节 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形成的三个时期
一、萌发期
二、成长期
三、稳定期
第二章 聘任机制:教授群体准入之规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从生活氛围和气质上,“京派”与“海派”的大学教授也有很大的差别。近代以降,东南沿海最早成为西方因素辐射的地区,经济水平、思维观念都与北方不同。北京的大学教授戴一副金丝眼镜,穿蓝布大褂、礼服呢和千层底。如果在上海,那一定是一位穿着笔挺西装,夹着大皮包、口含雪茄的绅士。打开皮包,取出名片,同时报上名头:“康奈尔大学工程博士,沪江大学教授,兼光华大学讲师……”这就是海派和京派的区别。
  总之,城市为大学教授群体发挥社会功能及影响中国近代政治和社会变革提供了地缘条件。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的地域结构特征,一方面是中国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产物,另一方面,也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文化不均衡发展对高等教育影响的一种反映。
  三、籍贯结构
  大学教授群体是由来自不同籍贯的教授个体所组成的。一般来说,大学教授是知识文化的精英,一名优秀的大学教授的养成需要人文气氛、知识背景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这就必然涉及大学教授的籍贯所在地域文化对其早期教育背景的影响。由多样性籍贯的教授个体构成的群体,有利于文化碰撞和融合,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也带给学生多种文化影响。但是一旦教授的籍贯比较集中,就会导致大学教授群体籍贯失衡的负面影响,即来自同一地域文化背景的教授群体极易形成一定的学术流派或势力,从而形成排斥异己的学派相争局面,甚至左右和控制着大学和学术界的发展。统计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的籍贯,可以发现广东、江浙等沿海地区的大学教授几乎占据大学教授总数的一半,这说明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的籍贯结构存在着严重失衡的现象。中国近代大学教授群体的籍贯结构表现为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特征,还反映了不同地域文化传统的特征及其与现代西方文化模式的适应度。
  ……


 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国大学教授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