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子植物花粉生物学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科学 > 裸子植物花粉生物学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30376596
  • 丛书名: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
作者:林金星,胡玉喜,吴鸿出版社: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编辑推荐
   本书汇集了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数十年来有关裸子植物花粉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同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裸子植物花粉生物学方面的重要研究报道。全书共分10章,前4章为裸子植物各类群的小孢子囊结构与发育、花粉发育及传粉过程的详细记述;第五章是以现存国产裸子植物12科36属和近百种植物花粉形态与微观结构特征的描述;第六章表述了松杉类植物的传粉机制与传粉过程;第七章分别讨论了几种松杉类植物花粉的外壁和原生质体分离过程,花粉脱壁后的细胞学特征;第八章和第九章详细阐述了几种松杉类植物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结构#花粉管极性生长模式的调控等;第十章简要介绍了花粉的保存、生活力测定与利用等内容。在各章节中分别配有大量的精美线图和黑白图版及书后的彩色图版,每章末尾还附有国内外的重要参考文献。
   本书可供林业、地质和考古等生产、科研与教学部门,以及从事植物遗传育种学、植物生殖生物学、孢粉学、细胞生物学、植物分类与系统学、古植物学等科技、教学人员和学生等学习与参考。
 
内容简介
《裸子植物花粉生物学》汇集了我单位数十年来有关裸子植物花粉生物学领域所取得的大量科研成果,同时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裸子植物花粉生物学方面的重要研究报道。全书共分10章,前4章为裸子植物各类群的小孢子囊结构与发育、花粉发育及传粉过程的详细记述;第五章是以现存国产裸子植物12科36属和近百种植物花粉形态与微观结构特征的描述;第六章表述了松杉类植物的传粉机制与传粉过程;第七章分别讨论了几种松杉类植物花粉的外壁和原生质体分离过程,花粉脱壁后的细胞学特征;第八章和第九章详细阐述了几种松杉类植物花粉萌发与花粉管结构、花粉管极性生长模式的调控等;第十章简要介绍了花粉的保存、生活力测定与利用等内容。在各章节中分别配有大量的精美线图和黑白图版及书后的彩色图版,每章末尾还附有国内外的重要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林金星, 博士,研究方向:植物细胞与生殖生物学,1996年获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现任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植物学会理事长,兼任南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Plant Signaling and Behavior》副主编、《Communicative and Integrative Biology》编委、《科学通报》特约编委、《植物学报》副主编、《植物科学进展》副主编、《电子显微学报》副主编、《植物学通报》编委、中国植物学会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植物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青年科技奖》评审组成员。主持国际组织资助项目2项,从国外获得经费16.8万美元;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重点项目1项,973 子课题1项;另外,参加其他课题3项。
目  录
前言
第一章苏铁类植物小孢子囊与花粉发育及传粉
第一节小孢子叶球
一、 小孢子叶的结构与发育
二、 小孢子囊的结构与发育
三、 绒毡层的细胞特征
第二节雄配子体发育
一、 小孢子发生
二、 小孢子发育
三、 花粉形态与结构
第三节传粉过程
一、 花粉管的生长
二、 精细胞的发生
第四节传粉机制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苏铁类植物小孢子囊与花粉发育及传粉第一章苏铁类植物小孢子囊与花粉发育及传粉
苏铁类植物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类群之一,其起源至少可追溯到3?2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并繁盛于中生代侏罗纪,至白垩纪晚期才逐渐衰退。全世界现存苏铁类植物的数量极为稀少,仅有苏铁科(Cycadaceae)、蕨铁科(Stangeriaceae)和泽米铁科(Zamiaceae) 3科11属,约305种,零星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Stevenson, 1992)。其中,苏铁科的苏铁属(Cycas)在亚洲、大洋洲、非洲(东部地区和马达加斯加)及太平洋岛屿均有分布,而其他10属都严格地分布于单独的陆块,如蕨铁科的蕨铁属(Stangeria)和泽米铁科的大头苏铁属(Encephalartos)分布于非洲;蕨铁科的莲铁属(Bowenia)、泽米铁科的鳞苏铁属(Lepidozamia)和叠鳞苏铁属(Macrozamia)分布于澳大利亚;泽米铁科的奇寡铁属(Chigua)、角铁属(Ceratozamia)、多脉苏铁属(Dioon)、小苏铁属(Microcycas)和大苏铁属(泽米属)(Zamia)分布于北美(南部)、中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地区(Walters and Osborne, 2004)。古植物学的研究表明,现存苏铁类植物的世界分布格局表明它们可能是中生代许多地方较大的苏铁群落遗留下来的。历经上亿年的沧桑变化,这些孑遗植物仍保留着其祖先的原始特征,如具鞭毛且可游动的精细胞(Ikeno, 1896; Webber, 1901; Chamberlain, 1909; Norstog, 1990)。
早在1896年,Ikeno最先观察到苏铁(Cycas revoluta)的精细胞具有鞭毛且可游动,与蕨类植物极为相似。这一发现曾引起当时植物学界对苏铁类植物的高度关注,同时,植物学家也对苏铁类植物的生殖发育及生活史进行了大量研究。迄今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发现苏铁类植物的雄性生殖结构在其他方面亦表现出明显的原始性,如小孢子叶发生、花粉结构、花粉管生长样式和精细胞形成等。这些原始特征不仅为阐明苏铁类植物的系统学地位提供了证据,而且也为进一步探讨种子植物生殖系统的演化提供了参考。
第一节小孢子叶球
苏铁类植物均为雌雄异株,即产生花粉的小孢子叶球(雄球花)和形成种子的大孢子叶球分别着生于

 裸子植物花粉生物学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