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花无言:与于是之相识三十年

当前位置:首页 > 传记 > 艺术家 > 落花无言:与于是之相识三十年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200089264
作者:李龙云 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09月 
编辑推荐

     由李龙云编著的《落花无言——与于是之相识三十年》以亲历事件为主要线索,将诸多独家故事娓娓道来,辅以部分于是之自述,及其家人、友人、研究者的追忆与述评,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这位艺术大家的坎坷人生、复杂性格,客观深入地探究了他丰富细腻而又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全书共二十七章节,内容包括惆怅人生、初尝“巢果”——演戏生涯开端、民以食为天——下海!、从“程瘸子”到伟大领袖、土改与苦闷……

 
内容简介
《落花无言——与于是之相识三十年》是以话剧《小井胡同》广为人知的著名剧作家李龙云,深情讲述他与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于是之过往相识三十年的感人之作。
于是之,中国当代话剧界泰斗级人物,十九岁以寒门知识分子的才华与无奈下海从艺,却仍不弃读书,成功塑造了《龙须沟》中的程疯子、《茶馆》中的王掌柜等一系列经典人物,堪称那个时代为数不多的艺术偶像,也与众人成就了一代话剧的辉煌。而今。耄耋之年的于是之已沉疴不起,然其塑造的众多人物,仍是无数人难以忘怀的记忆。
作者以亲历事件为主要线索,将诸多独家故事娓娓道来,辅以部分于是之自述,及其家人、友人、研究者的追忆与述评,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了这位艺术大家的坎坷人生、复杂性格,客观深入地探究了他丰富细腻而又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所引于是之夫人李曼宜女士提供的从未刊发的=人通信、于是之日记乃至“文革”中的“交代材料”等,不仅为本书增色,也是于是之研究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料。
以著名剧作家的视角审视、描述著名表演艺术家,鲜见而独特。作品情深却不溢美,幽默且入术三分,还有那字里行间流淌着的温暖与惆怅,不仅写活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于是之,也为研究我国当代艺术发展及知识分子心灵史,提供了极好的实例与思考。
《落花无言——与于是之相识三十年》由李龙云编著。
目  录
第一章 惆怅人生 【一】我成了于是之的小朋友 【二】对我个人来说,于是之是不可替代的 【三】“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四】“留得清白在人间” 【五】人有命运吗?第二章 初尝“巢果”——演戏生涯开端 【一】冥冥之中 【二】主演《牛大王》 (三】“我同话剧结下了缘” 【四】命运女神的播弄 【五】无路可走与祖国剧团 【六】让他入神的悲凉 【七】“电影总像是与我无缘”第三章 民以食为天——下海! 【一】下海,当戏子去! 【二】大雪天,只有四个观众…… 【三】紫竹林里的敏感与自尊第四章 从“程瘸子”到伟大领袖 【一】于是之的初恋 【二】“我演程疯子” 【三】为演毛泽东留下了“祸根” 【四】一生的心结第五章 土改与苦闷 【一】地主婆抹了脖子…一 【二】土改日记 【三】寥寥几笔,极有味道 【四】几次同妻子商量捐献工薪 【五】杨区长的“潇洒” 【六】“革命动力”与“革命对象” 【七】书生,居然也那样声色俱厉?! 【八】痛苦的六年半第六章 大饥馑与60年代 【一】《鲁迅传》与大禹 【二】“我竟吃了九两面的饺子”第七章 风波迭起的80年代 【一】不能让作家像进了当铺似的 【二】初识是之老师 【三】一个温暖的沙龙 【四】于是之办事如此缜密 【五】“跑出来的?越狱!”第八章 《小井》风波 【一】风波乍起 【二】风波中的于是之 【三】于是之:关于《小井》的一封长信 【四】陈白尘: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五】“人艺要公演一部反党的戏!” 【六】可笑的是,陈老仍在期盼…… 【七】“我今儿怎么他妈这么有灵感呀!” 【八】第三个第五幕 【九】“领导来谈意见……您不来也好” 【十】“……我算惯犯啦!” 【十一】几期发黄的《简报》 【十二】陈白尘:向夏衍说话应是我的责任 【十三】陈白尘:关于《小井》的书信第九章 关于《茶馆》 【一】曹禺:《茶馆》第一幕,那是经典啊! 【二】白薯的浪漫 【三】对《茶馆》剧本的“蹂躏” (四】作家的妥协与无奈 【五】老舍的抵抗 【六】于是之的愤怒第十章 鱼与熊掌 【一】“明知道是海,大概也得跳了” 【二】龌龊与乏味 【三】回头是岸第十一章 曹操——一个迷人的世界 【一】初识曹操 【二】再识曹操 【三】魏武故里的遐思 【四】曹公乡党中的学者们第十二章 渐行渐远的曹操 【一】乔迁 【二】遁走许昌 【三】无法忘却的曹操 【四】风云突变 【五】“真恨不得快到六十啊!” 【六】祸不单行 【七】举目茫茫第十三章 《小并》风波的转机 【一】乍暖还寒 【二】修改的着眼点,仍是增加“光明” 【三】我的“菲常措施” 【四】田冲老师仗义执言 【五】剧院内的一个传说 【六】苏民老师的隶书对联 【七】“这主儿,顶多算是条狼…” 【八】聊以自慰第十四章 剧本组长与“小人物情结” 【一】“作品不是什么人抓出来的” 【二】“剧院离不开作家” 【三】于是之与他的“三不朽” 【四】“鞭尸”与“鞭胎。
前  言
《我所知道的于是之》写于2003年,2004年首刊于北京政协《文史资料》,同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囿于当时条件。一些该说的话不能说,全文仅五六万字。文章发表后,一些报纸杂志,诸如《北京晚报》《中国戏剧》《新晚报》《南方周末》《中国文化报》等相继转载,足见国内还是有人对于是之保持着兴趣。
现呈于读者面前的,是2010年应北京出版社之邀,在《我所知道的于是之》一文基础上重写的一个新的于是之。屈指算来,距初稿写就已时隔七年。随着时间推移,应该说造成当年写作时那些顾忌的因素在减少,但,仍有些话需留待将来。这或许是令人最无奈、最伤感之处……现在的很多年轻入已不再知道于是之了。
而上世纪的50至90年代,于是之曾长时间为社会所关注,远比现在那些当红的明星们有影响。
于是之,原籍天津,1927年生于唐山,乳名唐生。百日丧父,随母迁居北京。1935年入孔德小学读书。1938年毕业于北师大附小。初中曾就读于北师大附中,后因家贫辍学。为养家胡口,十五岁起到一日本仓库做佣工,旋至一伪衙门(北平华北统税总局)当抄写员。业余时间曾参加辅仁大学学生组织的沙龙剧团及南北剧社的演剧活动。
1945年以同等学力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法文专业,不久辍学、失业,加入祖国剧团,自此开始职业演剧生涯。
1946年初至。1948年底,先后在平津等地演出话剧。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惘怅人生 【一】 我成了于是之的小朋友写一写于是之,已酝酿了很多年。1996年秋在娄师山庄,北京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张廉云①大姐找到我,很认真地跟我说:“看来于是之写不了自己了,希望你能答应下来,写一写于是之。”我答应了。
其实,我代替不了于是之。不要说我,任何人都没有能力走进他的心灵深处,没有能力替代他自己那份内心剖白。于是之是那样丰富与矛盾,他的性格和他的精神世界具备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全部复杂,而他的那份自我剖白又是那样独特,那样有价值。可惜近年来随着他语言与思维能力的丧失,已很难再出现了,这绝不仅仅是于是之个人的悲哀,而他留给这个世界的文字材料又是这样少……我1982年来到北京人艺,于是之是我的直接领导。整个80年代我在北京人艺所处位置比较特殊,准确点说,是我与于是之的关系比较特殊,对于是之的了解相对方便一点。
于是之长我二十二岁,我在他面前比较随便,没什么拘束。于是之对我,可能觉得我喜欢读书,人也还算可靠,因此,与我倾心交谈的机会比较多。而从当时的客观条件上讲,我们都住在北京人艺,他的家在剧场四楼,我的写作间在三楼311。整个80年代,除了创作之外,于是之的欣喜与孤独,包括戏剧界时断时续的风波所带给他的惶恐、烦躁、郁闷,甚至读书写作偶有心得,他都要到我这里来说一说。我收藏了一批小条子,大都是于是之到311来找我时没有碰到,钉在门上的。那段时间,于是之接待国内外客人,如会见俄罗斯戏剧家代表团和(中国)台湾作家白先勇等,都曾找我去作陪;遇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人生选择,如有人推荐他做文化部部长,胡耀邦接见了他,他也要跑来说一说。
现在回想起来,他可能有他的孤独。他需要一名即使不能帮他拿什么主意,但至少不至于坏他什么事的年轻朋友。80年代,在那个风波迭起的年代里,基于命运的安排,我就成了于是之一名这样的小朋友,从而为二十年后的《我所知道的于是之》提供了一个基础。这个基础,至少是真实的,是同情他的,是希望理解他的。而我所讲述的一些亲历亲见的于是之的故事,也很可能是唯一的……但是,几年来,每次提起笔,心里涌动着的都是一团推不开的情绪,一种惋惜和无奈。古人讲:“文章以气为主,以意为辅,以词采章句为兵卫。
”而我这篇文章远没有那样的一气相贯,有的只是一种同情和惆怅。于是之,一位一生视表演艺术为生命的艺术家,现在已不能再说话。惆怅是什么?是一种无奈,一种面对美好的流失但又不得不接受下来之后的感叹……为了让年轻朋友们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于是之,。拙作引用了部分于是之及其家人、友人、研究者撰写的文字。而为了行文之简洁,我在尊重原意的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梳理与缩略,恳请各位见谅,并深深致谢!【二】 对我个人来说,于是之是不可替代的 1993年于是之告别了舞台,他是伴随着整个《茶馆》剧组告别舞台的。

 落花无言:与于是之相识三十年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