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房事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民国房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9107407
作者:李开周出版社:广东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编辑推荐

    因为买不起房而结不了婚的广大男青年有福了,你们应该把这本《民国房事》摔到未来丈母娘的脸上,让她们瞧瞧当年鲁迅、茅盾、梁实秋、郭沫若是怎样携妻带子租房过日子的。 《民国房事(细说民国房中多少悲欢事)》(作者李开周)围绕民国“房子”讲述的一个个轶闻、掌故,既有房价、地价等信息,又有关于房东与房客、居住环境、房子政策的那些事儿。

 
内容简介

     《民国房事(细说民国房中多少悲欢事)》围绕民国“房子”讲述的一个个轶闻、掌故,既有房价、地价等信息,又有关于房东与房客、居住环境、房子政策的那些事儿。作者李开周穿行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借古喻今,使读者认识历史并思考现实。《民国房事(细说民国房中多少悲欢事) 》钩沉史海,资料翔实,同时语言生动有趣,兼具专业性与通俗性,既能为历史研究者提供研究的史料依据,又可为大众读者所轻松阅读。

作者简介

     李开周,男,八零后,工程学学士,做过测量、策划,后改行写字。曾在《中国新闻周刊》、《世界新闻报》、《半岛都市报》、《广州日报》、《西安晚报》等32家报刊开设专栏,现为《新京报》专栏作家。

目  录
序言历史一直在重演
第一章 在民国买房
 回到北平去买房
 逃回上海滩
 地主好做,房东难当
 民国广州的房价
 你没遇到民国地王
 房价是最好的避孕药
 满洲国的房价
 徐志摩做中介
 成三破二,田三屋四
 买房告白
 官员抬高地价
 土匪抬高房价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所有人都知道,北平就是北京,现在叫北京,民国时叫北平,回到北平去买房,意思就是回到民国时代的北京去买房。
民国时北京房价不高。不但跟现在比不高,跟当时的其他大城市如上海、天津、南京、广州比起来也不高。这是因为北京没有赶上好机遇:清朝末年划通商口岸,上海赶上了,它没赶上;后来又划租界,天津赶上了,它没赶上;再后来迁都,南京赶上了,它没赶上;再后来军阀割据,个别军阀治理有方,把掌控下的地盘收拾得花团锦簇,经济迅速发展,交通迅速改善,这种好事儿让广州赶上了,它没赶上。因为这些缘故,北京市人口密度不大,住房需求不高,不动产价格没怎么涨。
民国三十年(1941年)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编撰《中国土地问题之统计分析》一书,按平均地价给当时各大都市做了个排名,上海第一,广州第二,天津第三,南京第四,北京勉强排到第五。大伙可以想见,北京地价这么低,房价也高不到哪儿去。
先说地价。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北京市政府评价委员会对全市和郊区地价进行评估,把西交民巷、王府井大街、正阳门大街和大栅栏这四处最繁华地带划成特等土地,每亩地价2000块大洋。当时一块大洋在北京城区的购买力大约相当于人民币50元左右,一亩地才10万块钱而已。
实际成交价格有比这个价位高的,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最高纪录是每亩4000块大洋,折成人民币约合20万元,这已经是当时北京的地王了。如果跟2011年3月15日海淀区东升乡拍出的那块每亩3400万元的现代地王相比,差了169倍。
郊区地价更是低得喜人,现在通州核心区的地块,民国二十年(1931年)前后亩均地价仅70块大洋,折成人民币才几千块钱一亩。
再看房价。
民国时北京住宅比较单一,全市楼房仅占6%,简易铅皮房和草房不到3%,其余全是四合院,即使大户人家的所谓豪宅,也不过是几处四合院连成一体。北京市政府评价委员会曾对全市四合院进行估价,按占地多少、建筑质量、使用年限、所在区位等因素把四合院分成12个等级,最高等级的平均每间800块大洋(含地价),折合人民币4万元;最低等级的平均每间90块大洋,折合人民币4500元。
现在月薪万元的小白领在北京四环以内买房,必须求爷爷告奶奶四处转借才能付清首付,然后还得每月让银行按在地上揭一层皮(所谓按揭),如此这般折磨小半辈子才能换来一套相当普通的商品房,要是回到民国时代的北京,一年薪水就能买下一处拥有3间瓦房的精致小院,10年下来简直能买一座前清王爷留下来的王府了。
当然,单纯的购买力折算不能说明问题,为了搞清楚民国时北京房价究竟是高是低,咱们还得看看当时的市民收入。

 民国房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