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重大文化事件纪程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 中国史 > 共和国重大文化事件纪程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0818165
作者:夏杏真 著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编辑推荐

  综述建国后文化界一系列重大事件勾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发展轨迹揭秘“周扬一案”处理始末再现鲁迅书信、著作出版的曲折历程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围绕“ 双百”方针的形成过程、*、邓小平领导的文艺调整、“周扬一案”处理始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等建国后文化界一系列重大事件而展开,对于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的发展轨迹,具有重大价值。

作者简介

  夏杏珍,女,江苏常州人,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研究员。著有:《一九*年文坛风暴纪实》、《文坛寻踪录》、《历史转折的前奏——邓小平与一九*年整顿》、《历史转折论》、历史转折三部曲之一《前奏》、之二《决战》,主编有《六十年国史纪要?文化卷》等。

目  录

第一篇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形成过程
第二篇 曲折和复苏
第三篇 当代中国文艺史上特殊的一页 |
第四篇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文艺领域的拨乱反正
第五篇 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成功之路
第六篇 1949 年10 月至1976 年10 月:群众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与经验
第七篇 共和国历史上两次著名的群众诗歌运动
第八篇 新中国六十年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第九篇 1949 年- 1957 年春: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基本形成的历史考察
第十篇 六十年代前期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的反思和调整
第十一篇 周荣鑫与一九七五年教育整顿
第十二篇 邓小平与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
第十三篇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

前  言

本书重点是关于文化方针政策的研究。建国以来,我们党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文化建设的具体情况和要求,相应地制定、调整文化方针政策,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向前发展。我想以此为切入点,系统梳理一下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从中总结出可资借鉴的经验教训。尤其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问题的决定》,此时,这种历史的回顾,应该说对于文化建设的实践与理论研究,都含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我选择了几个历史关节点,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如,1956 年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党中央明确规定:这是基本的长期的文艺方针,也是一切工作的方针;1975 年的文艺调整,是一次在特殊年代的调整,其中有很多发人深省的东西;进入新时期提出不再用“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口号,贯彻执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双百”方针、“二为”方向,虽然都是在确定文艺方针的时候提出来的,但实践证明,文艺方针政策与文化方针政策,是处于一身二任、重构兼出的状态。它们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各个方面。毛泽东说过,“采取现在的方针(指“双百”方针),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会繁荣发达,党会经常保持活力,人民事业会欣欣向荣,中国会变成一个强国而使人可亲”,“推而广之,也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好方法”。本书便包括了文艺、教育、科技、卫生和知识分子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八、新中国六十年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了六十多年伟大而艰辛的历程。作为与经济、政治、社会四位一体的文化,同共和国一起经历了风风雨雨,冲破艰难险阻,胜利前进。回顾六十多年的历史,我们的文化事业大约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布新除旧,走入正轨(1949—1955)、提出“双百”方针,出现初步繁荣(1956—1957年春)、一波三折,艰难复苏(1957—1962)、再遭挫折,陷入低谷(1962—1966)、一片荒漠,偶露绿洲(1966—1976)、进入新时期,开创新局面(1976—1999)、步入新世纪,走向大繁荣(2000—)。现按历史发展的阶段扼要加以评述。
布新除旧,步入正轨(1949—1955)
新中国成立伊始,要收拾百孔千疮的烂摊子,建设万象更新的新社会,必须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同时,荡涤污泥浊水,清除旧思想,改造旧习俗,传播新思想、新文化。布新除旧,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主要任务。”“提倡用科学的历史观点,研究和解释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及国际事务。”
在筹备建立新中国的时候,文艺工作走在前面。1949年7月2日,解放区、国统区两支文艺大军会合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共同商讨新中国文艺方针大计。会议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文代会以后,文艺战线形势很好,编辑出版了解放区优秀文艺作品选集53种,编辑出版了反映新中国成立几年来文艺创作实绩的《文艺建设丛书》,还有大批未及收入该丛书的优秀作品问世。1951年春,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成立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这个题词本来是针对戏曲创作和表演而发的,但实际上推而广之,成了指导新中国文学艺术与表演艺术的方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学艺术的发展。
宣传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确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项根本性的任务。1949年10月,重新设立马列主义学院,分批培养党的中高级干部,学习研究马列主义,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各地也先后设立了类似学校,全党干部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逐步走向系统化、制度化。翻译、出版马列主义著作,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立即着手的工作,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在原有基础上翻译、出版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大量著作。研究工作者还发表了许多宣传、注释、解说和评价马列主义著作的文章和著作。马列主义著作这样大规模的翻译、出版,在我国出版史上是前所未有的。1951年至1953年接连出版了《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第一次印刷即达80万册。这在世界出版史上也是少见的。随着《毛泽东选集》的出版发行,全国上下掀起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热潮。

 共和国重大文化事件纪程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