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 > 文学理论 >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338
  • 字 数:292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1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0471936
作者:刘卫英 著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考察明清通俗小说中的“宝物崇拜”现象,认为该现象体现了明清时代人们在传统与外来文化影响下形成的把握与想象世界的特殊方式。明清小说宝物描写既是前代诸多神秘观念与现实感受、思潮结合的栽体,是诸般小说宝物描写模式“互文本”作用使然;又无疑是明清战争中兵器威力的想象,及秘密宗教幻术法宝信仰的文学展示。其与明代心学思潮相呼应,与明清民间宗教跨地区跨阶层传播相呼应,与明代朝野改革武器的呼声相呼应。
作者简介
刘卫英,文学博士,山东威海市人,大连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副教授。曾任教曲阜师大、吉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等,主要从事民间文艺学与民间信仰研究。曾出版《红豆:女性情爱文学的文化心理透视》、《中国古代侠义复仇资料汇编》等著作,发表论文五十余篇。
目  录
序 一种别开生面的解读
内容提要
引言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跨学科研究的意义
 一、宝物崇拜现象在明清小说中的普遍存在
 二、明清小说宝物崇拜描写的文化定位
 三、本课题研究的历史及现状述评
 四、本书的研究思路、方法及预期目标
上编 明清小说中宝物崇拜的表现及其功能
 第一章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的具体表现
一、《西游记》、《封神演义》、《西洋记》的定量分析
二、明清小说宝物形态描述
三、小说中的宝物功能展示
 第二章 明清小说宝物描写若干情节模式研究
一、“遇难一获宝一脱困”模式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的具体表现
  一、《西游记》、《封神演义》、《西洋记》的定量分析
上述所列表格只不过是一种直观性的说明,在于较为明了地展示出明代这三部重要的神怪小说宝物描写的丰富性和普遍性。经较详细地分析比较,不难看出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其一,三部作品中所出现的宝物,各有千秋,不能等量齐观。相比之下,《西游记》中宝物出现的还较少,基本上还是以斗法为主,而《封神演义》和《西洋记》则大幅度增加了宝物数量与出现频率、斗宝比重,称得上是以斗宝为主的。
其二,从作品中所描述的宝物数量、人物之于宝物的获取方式,以及宝物的存在状态看,宝物使得三部小说中许多情节得以自然地展开、有序地发展,精彩的斗宝场面得以成立,作品随之更具有传奇色彩和可读性,并且带有更为鲜明的神怪小说的文体特征。细致说来,小说《西游记》中出现的宝物,总共约35种,被那些非法使用者偷窃而来的13种,合法赠送的10种。而由《西游记》的盗宝图表(在后文中)能看出一些共同模式,而正是这些模式构成了《西游记》中若干重要的兴妖作怪——除妖平魔的种种艺术表现,在小说的神怪斗法最为本质意义的层面上拓展了文本美学蕴涵。《封神演义》出现的宝物约有100种,其中从出现方式来说,赠送的约36种,占三分之一强,而偷窃的宝物仅有1种;而《西洋记》中出现的宝物约有62种,其中赠送的25种,也是占三分之一强,而偷窃来的宝物仅有7种。真是无独有偶,虽然这后两部小说中赠送的宝物所占比例,大致相当,但其宝物的功能,斗宝的场面铺叙和细节描写还是各有千秋的。
  ……

 明清小说宝物崇拜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