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中医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

  • 版 次:1
  • 页 数:295
  • 字 数:384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2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2391752
作者:吴焕淦 等主编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2月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为基础篇,包括中医对肠腑病证(溃疡性结肠炎)的形成、发展及肠腑生理病理等相关方面的认识,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在解剖、生理、病理等方面的研究,以及中、西医从不同角度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与发病机制等方面的论述,并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和中医学中各种类似病证的认识加以论述。中篇为诊断、治疗篇,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临床表现与分型分期、中医辨证和疗效标准、中西医的各种治疗方法,以及预防、预后、中医调护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并对特殊类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外表现和并发症等作了详细介绍。下篇为研究进展篇,此篇阐述了中西医对溃疡性结肠炎认识的异同点,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优势,重点对中医药包括针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现状及其免疫调节机制,以及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予以全面介绍。
本书对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认识、防治及研究作了较为全面的阐述,重点突出了中医防治的优势,集临床实用和理论研究为一体,内容详尽,概括全面,是一部关于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应用与研究的专著,可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医学院校师生、广大中医针灸爱好者参考。
目  录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概念
第二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流行病学
第二章 西医学:结肠的解剖结构与生理功能
第一节 结肠的解剖结构
第二节 结肠的生理
第三章 中医肠腑病证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秦汉时期奠定了中医肠腑病证研究的基础
第二节 隋唐两宋推进了中医肠腑病证的研究
第三节 金元时期充实了中医肠腑病证的研究
第四节 明清时期发展和完善了中医肠腑病证的研究
第四章 中医学对肠腑的生理病理认识
第一节 对小肠解剖及生理功能的认识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上篇 基础篇
第一章 溃疡性结肠炎的概念及流行病学
第一节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西医概念
一、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概念
由于认识上的差异,对疾病的分类方法的不同,西医学上的许多疾病名称在中医学上找不到一一对应的关系,但是,这并不等于中医对其没有认识。西医概念的某一疾病可能会包括中医学上的许多疾病,同时,中医学概念的某一病名也可能包含了西医几种疾病。“溃疡性结肠炎”这一西医病名,就是这样一个例子。中医无“溃疡性结肠炎”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应归属于中医学的“肠澼、久泻、久痢、便血、休息痢、冷痢、下痢、血痢、疳痢、疳湿痢、滞下、肠风下血、脏毒”等范畴,而肠游又是对痢疾的统称。
虽然从理论上将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分为湿热内蕴型、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型、肝郁脾虚型、阴血亏虚型和气滞血瘀型等6种证型,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常常遇到两种甚至两种以上证型交织在一起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仔细检查、详细了解疾病的起因、发病诱因和临床表现,以某一种证型作为主证型,以其他作为次要证型,治疗以主攻主证兼顾次证,及时根据疾病的转归调整治疗方案,做到法随证变,方合证情,充分体现中医学的辨证论治的思想。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西医概念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溃结(UC),于1875年首例报道。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医学国际组织委员会,将本病定名为特发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以区别于各种特异性炎症。但由于临床的一致性,目前,国内外学者仍多沿用溃疡性结肠炎这一病名。
本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的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消化道疾病,可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偶尔涉及回肠末段,有称为“倒灌性回肠炎”。本病首先是黏膜浅层的弥漫性炎症改变,广泛性充血,继之水肿、肥厚和脆性增加,多数脓疡形成并融合后可产生浅小溃疡,进而发展为大溃疡,是本病的特点。晚期由于结肠组织增生,使肠壁变厚、变窄,肠管变短。临床表现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断与治疗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