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论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评述 > 廉洁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1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8072791
作者:谭忠诚出版社:华夏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1月 
编辑推荐

  从“廉以正身”、“廉以立信”、“廉以服人”、“廉以正国”等方面入手,选择占代若干位杰出的“公务员”廉洁为官执政的事迹,阐释“廉洁”思想对为官从政者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对各种反面事例的剖析,增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丛书:廉洁论》关于“廉政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传统与现代的交锋,理想与现实的碰撞。古今中外,旁征博引,视角独特。且看《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丛书:廉洁论》如何论道“廉洁”。

 
内容简介

  做官先做人,从政德为先。

  从诚心开始,诚生忠,忠生爱,爱生廉;有了廉心,就会有廉行、廉身,廉洁从政,“廉洁”是为官之德、从政之本、用权之道。历史表明,吏治关乎国治。廉德彰则政权稳,廉德丧则政权失。

  《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丛书:廉洁论》引导公务员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培养健全的道德品格,提升执政能力、运用道德力量、永立时代潮头。

作者简介

  谭忠诚,男,1971年7月出生。湖南衡阳人,中南大学哲学系讲师,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先秦哲学、中国儒家哲学。在《北京大学学报》、《道德与文明》等刊物发表论文15篇。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并参与*课题2项。出版个人专著1部。

目  录


第一章 范畴篇:廉洁的道德维度
一、不贪为廉,不污为洁
二、廉故知耻,贪则染污
三、廉为德本,洁以存心

第二章 渊源篇:廉政观的历史衍变
一、先秦诸子廉政观
二、汉代的选廉制度
三、两汉后的廉政观
四、国外廉洁观概述

第三章 践行篇:倡廉与肃贪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尽管元代以吏治腐败占据主流,但也有过一段短暂的政治清明时期,这就是元世祖忽必烈在位的三十五年统治时期。这段昙花一现的政治清明,无疑离不开忽必烈勇于整顿吏治的一系列廉政措施。其大致举措如下:

  首先,在官吏任用上,元世祖注重选拔廉能之士。如在中统年间,忽必烈就指出必须以廉洁之人为官,并规定了官吏升迁的五条标准:户口增、田野辟、词讼简、盗贼息、赋役均。五条都具备者为上选,符合三项成绩者为中选,不符合五件中的任一条者黜而不用。在元律《至元新格》中又重申:诸官员在任期间功罪如何,并送吏部审查,到选用之日,于应得资品上视其功罪任用。如果隐匿罪过,增饰功劳,监察御史可以纠弹官员;若犯脏罪黜降或因廉能升迁,事迹昭著者应行文照会各处,以便在任官员共知劝诫。

  与此同时,元世祖还对那些不能廉洁自守的官吏进行约束与惩治。如至元元年,元世祖规定:“诸官员颁降俸禄之后,不得循习受纳馈献。”又在至元三十年规定:“今后求仕官吏已未授除其间,不得于省院台部等诸衙门当该官吏处私第谒诧酬谢及邀请宴会。如违,当该官吏并求仕人员一体究治。”至元十九年九月又诏曰:“禁诸人不得阻挠课程。敕:‘官吏受贿及仓库官侵盗,台察官知而不纠者,验其轻重罪之。中外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言官缄默,与受赃者一体论罪。’仍诏谕天下。”(《元史,世祖本纪九》)元世祖如此严厉的规定,其目的仍希望文武百官能够恪尽职守、廉明执政。但由于元世祖晚年宠信一些如阿合马、桑哥之类的小人,终致吏治腐败。因此,就整个元朝的吏治气象而言,虽曾有过短暂的清明廉政阶段,其吏治总体形势是昏暗腐败的。这在相当程度上,又决定了元代王朝的短命运数。

  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以后,立即吸取元朝因吏治黑暗而迅速崩溃的教训,其本人很注意以身作则、勤政俭朴,以努力在朝野上下倡导清廉风气。在总结前代帝王兴亡时,朱元璋说:“丧乱之源,由于骄逸。大抵居高位者易骄,处逸乐者易侈。骄则善言不入而过不闻,侈则善道不立而行不顾。如此者,未有不亡”“,“居上能俭,可以导俗,居上而侈,必至厉民。独不见茅茨、卑宫,尧、禹以崇圣德;阿房、西苑,秦隋以失人心。”(《明太祖实录》卷一百零六)因此,在他登基后的洪武二年,朱元璋即告谕群臣说:“从前我在民间时,见州县官吏多不恤民,往往贪财好色,饮酒废事,凡民疾苦,视之漠然,心里恨透了,如今要严立法禁,凡遇官吏贪污蠹害百姓的,绝不宽恕。”(《明太祖实录》卷三十八)又如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原因在于“元氏昏乱,威福下移,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致天下骚动”。有鉴于此,朱元璋也认为:“建国之初,先正纲纪,纲纪先礼。元氏主荒臣专,今宜鉴之”,于是,他在明朝建国之始即推行“重典之治”,“从严密法网和法外用刑两个方面”予以实施。

  ……


 廉洁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