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宣翻译与国际形象建构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政治 > 外宣翻译与国际形象建构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7年03月01日
  • 开 本:128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胶订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9500498
作者:许宏出版社:时事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年03月 
内容简介
对外宣传涉及两个核心问题——“说什么”和“怎么说”,后者的研究尚有待深入。这正是一本系统研究外宣文本应当“怎么说”的专著。我国大多数外宣文本以汉语写就,然后再翻译成相应外语,因此本书致力于研究如何“翻译”外宣文本。译者往往比写作者更熟悉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思维特点、信息需求、价值判断等因素,所以译者更清楚“怎么说”才能保证外宣文本得到更好的接受。本书按译者操作的环节展开,提供了一份流程图,列出译者在每一流程的思考依据和操作指南。叙事学认为文本建构和形象建构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本书以叙事建构为理论依据,结合翻译学、传播学、修辞学的有关成果,深入系统地分析译者应当如何重新建构外宣文本,以保证赢得目标受众的心理认同。
作者简介
许宏,女,出生于1972年,博士后,解放军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MTI笔译方向导师。研究方向:外宣翻译、翻译伦理、翻译教学。出版专著:《翻译存异伦理研究》(获2012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译著:《总统之恋》(1999年)、《经验与教育》(2012年)、《美国军事史》 (2014年)等,系合作翻译。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代表性论文包括《应用翻译伦理研究》 《外宣说话要讲门道》 《典故翻译的注释原则》《衔接手段与汉译英译文质量》。
目  录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从叙事学视角看对外宣传()
第三章双语外宣杂志英译文抽样调查()
第四章文本建构与形象建构()
第五章从外宣翻译流程入手优化国际形象建构()
第六章建构良好国际形象的综合思考()
参考文献()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章绪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然而国际上仍会不时听到“中国威胁论”的声音,部分国外民众和政府仍对中国抱有一定程度的戒备、疑虑,乃至误解,我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国家软实力的全面提升与国家的良好形象互为影响,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如何营造对我有利的国际环境和舆论氛围,已经成为时代课题。2007年2月26日,温家宝总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和我国对外政策的几个问题》中指示:“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对外宣传和交往方式,尽量使用国际社会听得懂、易理解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交流,增强宣传的有效性,努力引导各方面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和国际作用,营造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建构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是时代性的课题。
第一节选题缘起2006年1月BBC曾展开一项民意调查,其结论显示:39个国家中有20个国家认为中国的软实力在上升,只有13个国家认为美国的软实力有所上升。如果问及中国的经济增长,反馈大多是正面的,而一旦问及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情况立即改变:“17个国家认为中国军事实力的增长带来的是消极而非积极影响。”
这样的总体状况迄今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世界离不开“中国制造”的同时,我国的国际形象却未必能够符合我们自己的期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固然,出于国家利益差异、意识形态差异等因素,海外媒体对我们的报道会存在抱有偏见的情况,可是,我们自己的对外宣传工作是否到位?外宣工作还是否存在改进的空间?
外宣翻译与国际形象建构第一章绪论第二节国家形象及外宣国际形象,也称国家形象,是指某行为主体在国际上的形象,也就是国际社会对该行为主体的一个普遍性、概括性的认识。国家形象不是纯然客观的存在,不是照片,却有点类似于人们看照片的感受:同一张照片在不同的人那里可能会引起不同的感受。国家形象“是国家间进行交往互动的产物”,“渗透了评价主体对评价客体的道德判断和情感倾向”(董青岭、李爱华,2006:70)。对某国国家形象的认知离不开国家利益和政治背景等因素,国家形象往往是国家间博弈结果的体现(丁磊,2009:74—75)。
从整体看,当前国内学界对国家形象展开研究的较多,但对其中一个特定范畴——中国军队的国际形象——展开研究的相对要少。由于笔者本人的研究兴趣,本书主要研究军事外宣领域,书中所用译例也大多来自中国军队的外宣刊物或网站。本书的主题包括,讨论如何通过外宣翻译优化中国军队国际形象的建构。但本书并不局限于军事二字,书中提出的翻译原则及操作流程等,对国家形象的积极建构也具有同样充分的相关性……

 外宣翻译与国际形象建构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