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舆情指数报告(2013)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社会学 > 中国舆情指数报告(2013)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3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755037
作者:刘志明 主编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3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及中国舆情智库*舆情调研成果的汇总。书中相关研究报告依托中国舆情智库的监测与调查数据,深度分析各种热点舆情事件背后的复杂社会现实,把握舆情从生成发酵到扩大升级的过程,通过建立各种舆情综合指标体系,力图使舆情研究能够超越监测走向预测和有效管理。
作者简介
  刘志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首席专家。
目  录
绪 论 打造网络时代的中国舆情智库
报告一 2013年热点舆情报告
报告二 热点舆情与中国舆情地图
报告三 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舆情分析
报告四 芦山“4 20”地震网络舆情分析
报告五 社会舆情指数报告
报告六 消费者调查及信心指数研究
报告七 融媒时代媒体影响力指数
报告八 分化与创新:电视媒体跨平台传播
报告九 中国汽车舆情管理
报告十 汽车行业网络传播报告
报告十一 卫浴企业舆情管理报告
报告十二 2013年企业舆情危机事件分析
报告十三 中国城市居民国际意识调查报告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中国社会转型持续已久,但近年来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其变化的速度、广度、深度均前所未有,并造成利益与意识形态的日益分化。与此同时,伴随互联网与数字媒体的迅速普及,中国也开始全面进入网络社会。其结果是,中国的金字塔形社会架构及自上而下的管理和控制模式受到扁平化网络社会的全面挑战。主流媒体影响力日渐衰减,取而代之的是“自媒体”和“边缘话语”的兴起。统一和相对固化的舆论被多样化、碎片化的舆情所取代。在此背景下,舆情对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走向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从西方各国及我国的近邻日本、韩国的发展历程看,在社会转型期,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与因素纠结在一起,通常会使危机的频发成为常态。在我国,改革的滞后,导致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日趋严重,社会矛盾出现不断激化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舆情民意对政治、经济和社会稳定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因对舆情应对不力而酿成的重大社会事件与问题层出不穷。
  从国际来看,外部环境和国际舆论也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作为大国崛起已是不争的事实,但如何应对国内不断抬头的狭隘民族主义舆论和国际上反对与怀疑的舆论,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大挑战。
  研究民意,特别是网络民意,对于政府准确及时地把握民意,制定科学的决策,以及建立健全的社会预警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健全的社会预警体系是现代社会成熟的一个标志,建立社会预警机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的预测来防范社会危机。一般来说,社会冲突孕育着社会危机。大多数的社会冲突事件并不是没有前兆的,而是经过了较长时间的积累和酝酿,有其苗头可寻。因此,对社会冲突事件预警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完善社会预警机制,在冲突事态扩大之前予以妥善解决,真正起到预防的作用,做到防患于未然,将冲突事件可能导致的危害降到最低。与此同时,准确、科学、快速、及时的网络民意调查,对于媒体正确反映民意,也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而对于企业来说,进入新的转型期后,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经营环境、媒体环境和舆论环境都在发生巨变,能否建立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变化的传播与危机管理体制,正在成为影响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
  本书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成立近一年来的成果汇总。中国舆情调查实验室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与数据信息中心、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共同组建,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整合中国社会科学院及国内外舆情调查资源,建立以概率样本库为基础,打造包括舆情监测、快速舆情调查、舆情指数调查、传媒影响力调查和全球中国形象调查在内的舆情调查系统。二是构建中国舆情指数系统,为政府、企业、学术研究机构等提供了解复杂多变的社会舆情的“晴雨表”。三是建立中国舆情智库,为社会各界提供舆情与传播综合解决方案。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国内舆情调研及网络舆情监测的发展,使之逐步与国际接轨,更加科学化和规范化。

 中国舆情指数报告(2013)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