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月(被《出版人周刊》誉为中国的《乱世佳人》,独家随机赠送藏书票)

当前位置:首页 > 小说 > 中国当代小说 > 春月(被《出版人周刊》誉为中国的《乱世佳人》,独家随机赠送藏书票)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7月01日
  • 开 本:12k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119083308
作者:(美)包柏漪出版社:外文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7月 
编辑推荐

 《春月》是著名华裔作家包柏漪的成名作,这部讲述历史巨变下一位中国女性命运的优美小说,出版当年即在《纽约时报》**畅销书的书目中占据了七个月之久,成为美国**畅销书之一,迄今已在美国发行了二百多万册。
  《春月》也是翻译家吴世良呕心沥血的*后译作。她对这部作品的钟爱,或许是因为一种命运的相照,她的一生担得起这样的评语:
  “她从不诉苦,从不怨天尤人。她身上有一种内在的尊严,一种博大的历史感,使她坚定自若,不被生活的播弄所左右,赋予她一种独特的高尚的气质。”
  这就是《春月》里的中国女性。

  为了完成《春月》这部优秀小说的翻译,吴世良耗尽了心血。在翻译到*后一章时,她因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而住院,不幸辞世,由丈夫英若诚完成了*后一章的翻译。
  因此,《春月》既是一部寄托着作者包柏漪家国之思的优秀文学作品,也是吴世良这位历经历史风雨的中国大家闺秀毕生心血的结晶,同时,又是英若诚、吴世良夫妇四十年爱情的见证。
  作者包柏漪在中文版的献词中,将这本书献给吴世良。她说:
  “我创作了一部带有中国韵味的西方交响乐,而吴世良必须用编钟、琵琶、琴瑟、胡琴、锣鼓铙钹为它完成配器。
  “在我的小说里我写过:大幸福和大悲痛原是一体。
“我巨大的悲痛是我失去了一位知音,我巨大的幸福是能看到我的作品译成了中文。我如果有能力以中文写作,那么这就是我要写的《春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哈珀公司“现代文学经典”系列中的一种,被《出版人周刊》誉为“中国的《乱世佳人》”。
  这部讲述历史巨变下一位中国女性命运的优美小说,出版当年即在《纽约时报》*畅销书的书目中占据了七个月之久,成为美国*畅销书之一,迄今已在美国发行了二百多万册,收获赞誉无数。

 本书以春月——一位出身于苏州名门望族的女性的情感故事作为主线,以一个女性的视角,记录了中国自近代以来的历史巨变。戊戌变法、义和团之乱、辛亥革命……春月在这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出嫁、守寡、流离失所……在繁华到动荡、绚烂至凋零的过程中,这位始终保持着中国女性坚毅、温婉性格的女主人公,历经磨难而百折不回,自有一种“映日晖、融冬雪”的动人气质。本书的结尾,春月印证了家族的箴言,亲眼看到了五世同堂。然而这团圆中的苦涩和遗憾,那些岁月中不可言说的隐秘和伤痛,也只埋藏在这位女性的心中。
作者包柏漪曾提到,希望这本书能增加美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中美两国的友谊。事实上,这部优美的文学作品,更寄托着她对一个更美好、更精致的古中国的哀思。主人公春月更是一个理想的中国女性形象,在她身上,寄托着作者心目中传统的精魂。
  整本书充满了优美、哀婉的情调,被誉为“民国版的《红楼梦》”。

作者简介
  美籍华人女士包柏漪是原美国驻华大使温斯顿·洛德的夫人。她因用英文写了《春月》一书而成为一位引人注目的华裔女作家。
  包柏漪祖籍淅江省宁波市。父亲包新弟是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师,曾任职于南京政府的资源委员会。母亲方婉华出生于安徽桐城的名门望族。包柏漪1938年11月3日出生于上海,姐妹3人,她是老大。1946年包新弟移居美国,随后包氏一家也赴美国定居。1960年包柏漪在马萨诸塞州的塔夫特大学弗莱彻法律与外交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与同班同学温斯顿·洛德交往相爱。1963年两人结为伉俪。
  洛德毕业后分配在美国国务院工作。他同包柏漪结婚后,曾一度被禁止接触有关中国的事务。洛德在美国国务院工作多年,经历了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等几任总统。曾担任过对外关系委员会主席和国务卿亨利·基辛格的远东事务特别助理。1971年,他曾随同基辛格从巴基斯坦秘密飞来北京,促成了尼克松总统的首次访华。1985年,洛德被任命为美国驻华大使。
  
  其实,在包柏漪成为美国驻华大使夫人之前,她早就在海内外的华人社会中颇有名气了,原因在于她用英文写作了一部长篇小说──《春月》。
目  录
追忆母亲吴世良(英达)
献词:大幸福与大悲痛原是一体
书中主要人物
开篇
第一章 西风
 1. 族长
 2. 维新
 3. 飞鞋
 4. 军人
 5. 庚帖
第二章 春火
 6. 新娘
 7. 悲欢
 8. 默等
前  言
献词:大幸福与大悲痛原是一体——包柏漪
在中国,每当我接受邀请到人家做客,我总是诚恳地,热切地,一而再、再而三地表达我唯一的愿望:“千万不要破费大摆宴席。我更爱吃腌白菜,豆腐干,我不要大对虾,海参席。”吴世良是唯一满足了我这愿望的中国朋友。她没有按照传统的方式,将宾客塞得像一只八宝鸭,而是请我吃了一顿烹调精美的素菜—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我最后一次和吴世良见面时,她已在弥留之际。我站在她的病床旁,拉着她的手。我甚至不清楚她是否知道我在那儿。她用尽气力发出一些声音。我听不清她说什么,只知道她说的是英语。平常我们之间是说汉语的。她为什么这会儿要改变通常的做法呢?她是在想办法,她唯一的办法,要我明白她知道我在她身旁。
这两次见面当中我们交往了三年。这三年中我们之间的友谊发展了,升华了。这是一种独特的友谊,壮丽的友谊。用世俗的标准无法衡量的友谊。我们之间很少谈到个人的事情。我们除了为明确的目的之外很少见面。我们很少互叙衷肠。但是我们毕竟以某种方式互相理解了,这种理解丰富了我们双方的灵魂。
因此,我要把《春月》的中文本献给吴世良。
媒体评论
  这是本季度最脍炙人口的小说之一……充满了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
  ——《发行人周刊》
  ——Anne Rice
  《旧金山纪事报》
  ——《纽约时报书评》
  充满了魅力……一个家族的欢乐、悲哀和奋争……中国传统之一瞥。
  ——《图书馆月刊》
  ——Kitty Carlisle Hart
  ——Tom、Brokaw

 春月(被《出版人周刊》誉为中国的《乱世佳人》,独家随机赠送藏书票)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