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非均衡分布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区域经济 > FDI非均衡分布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2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3604727
作者:吴三忙 著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年09月 
编辑推荐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对增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促进国家长治久安以及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等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FDI非均衡分布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以FDI非均衡分布为视角,系统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

 
内容简介

  《FDI非均衡分布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以FDI非均衡分布为视角,系统地分析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及其内在机制。书中明确指出我国地区间资本形成差异和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是导致地区差距形成的主要原因,而FDI非均衡分布对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我国FDI数量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分布,这种FDI数量非均衡分布使东部地区具有更高的资本形成;二是由于FDI技术溢出效应分布也呈现“东高西低”的非均衡分布,导致东部地区具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

作者简介

  吴三忙,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教师。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等研究,已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中国软科学》、《经济评论》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10余篇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全文转载。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国家博士后基金各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园家部委委托项目20余项,参著《2030年的中国经济》等著作4部,曾获得国家商务部研究一等奖等奖励。

目  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二章 经济增长理论与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文献综述
第一节 新古典增长理论与地区经济增长收敛
一、稳定状态的定义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4)专业化程度及分工水平差异说
  专业化程度及分工水平差异说认为区域差异是源于不同区域的专业化程度及分工水平差异。亚当·斯密对于专业化和分工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做过详尽的论述,其认为专业化和分工会促进经济发展。Becker(1992)提出经济增长是知识进步、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调成本下降综合作用的结果。显然,在其看来,专业化生产和分工水平影响经济发展。在知识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协调成本的高低制约了分工所能达到的水平,从而也决定了专业化经济效果进而经济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初期,专业化经济效果往往不明显,在此阶段一个国家或地区由制度决定的协调成本高低便决定了这个国家或地区劳动分工发展程度及经济发展程度。他认为西部经济发展滞后是由于协调成本过高而导致内生劳动分工水平低造成的。东西部地区之间专业化和分工水平差异为这一学说提供了有力佐证,如东部的温州、台州等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专业化及分工所形成的集群经济高度相关,而西部经济发展滞后和其专业化程度、分工水平低下有着直接联系。
  (5)体制差异说
  体制差异说认为区域差异的主要成因是体制差异,而体制差异既表现在宏观层次的体制差异上,又表现为微观层次的体制差异。宏观层次的体制差异表现在所有制结构、市场制度等方面,而微观层面的体制差异表现在企业制度等方面。党兴华(1999)认为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西部企业技术创新中缺乏相应的体制基础,微观主体特别是企业技术创新动力严重不足,由此导致技术积累薄弱,技术创新活动呆滞,最终制约了西部经济发展。Sylvie Demurger(2002)对中国区域差异的实证研究表明,体制差异是区域差异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白永秀(2002)认为区域差异特别是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根源在于体制差异,体制差异主要表现在所有制结构、市场主体的成熟程度、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以及政府调控职能发挥等方面。
  ……


 FDI非均衡分布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