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货币效用论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 > 金融/投资 > 现代货币效用论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3年06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4216375
作者:徐辉 著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06月 
内容简介
  《现代货币效用论》主要内容包括:论起源——原始货币文明的渊源;论职能——人类行为与货币效用;论制度——社会发展与货币制度;论本质——权力信用与行为效用等。
作者简介
  徐辉,笔名为金陵山人,男,1958年出生,江苏南京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经济师。
  现就职于中国银行安徽马鞍山分行,任督导。多年从事商业银行基层管理与业务研究,在各类报纸、杂志发表过大量文字稿件和学术论文,著有《商业银行服务管理概论》、《信用行为经济学导论》等,曾获“安徽省工会系统劳动模范”称号,有关论文、书籍分别获得安徽省马鞍山市第四届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以及中国银行系统征文一、二、三等奖等各类奖项。
目  录
导言
第1章 论起源——原始货币文明的渊源
1.1 原始货币文明的体现——人类的理性
1.2 原始货币文明的基础——人类的信用
1.3 原始货币文明的表现——人类的行为
1.4 原始货币文明的载体——一一般等价物
1.5 原始货币要素——效用与行为责任能力
1.6 货币的构成要素一一信用的含义
1.7 关于基础货币的概念性阐述

第2章 论职能——人类行为与货币效用
2.1 货币职能的高级阶段——现代货币效用
2.2 货币职能比较——经济活动的“灵魂”
2.3 现代货币职能——异质、异象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1.2原始货币文明的基础——人类的信用
  劳动,是人类维持生存的首要行为手段。不劳动者不得食,是亘古不变的社会道德伦理。原始人类劳动的主要目的是维持生存的效用,而不是为了获得“货币”。但货币的出现,它以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体的身份,悄无声息地与一般人类劳动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联系,促进了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
  人们以货币作为一般的价值形式,是因为它能够将商品的价值形式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表现在同一种“商品”上,不仅可以与自身使用价值相区别,而且能够与一切使用价值相区别,一切具体劳动现实地转化为它们共有的、可以统一衡量的一般人类劳动。但直至今天,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当商品的价值形式从简单的价值形式过渡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从扩大的价值形式过渡到一般的价值形式,再从一般的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商品价值形式的每一次过渡都发生了本质变化。但从一般的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形式,却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于是人们习惯地相信,由实物货币形式过渡到信用货币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同样没有本质的变化!这显然是一个重大的误解。
  在“信用创造学派”的货币学概念里,“货币-资本-财富-信用”被看作是货币价值关系的定律,却忽略了一般人类劳动(行为效用要素),并以此阐述货币效用与金融信用的基础关系。即使马克思也曾明确认为:“货币形式和一般的价值形式并没有本质的区别。所不同的是,在货币形式上,一般等价物已经固定由黄金或白银来充当。这种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但历史告诉我们,货币是不能作为价格形成体系中的一种物品来看待的,物品的交换关系是以供求概念来分析的。人类社会最先确认的“物品价值”是一般人类劳动,供求概念上是获得信任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有效的社会劳动);货币形式作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的价值形式)的前提,也必须是有效用的。如纸币与普通纸张的区别,就在于这一点。
  马克思指出:“货币是在商品交换的发展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的,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对于货币形式体现的“一般人类劳动的价值形式”而言,物品首先要有效用,然后才会有货币形式。货币不像其他物品一样,它不能贯穿货币和商品的流通过程,而其他物品则是在确定的生产或消费的目的之下来买卖的。货币总是停留在流通过程中,而物品和劳务则只是在流通过程中经过一下而已。严格来说,效用是信用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品质,是一种主观意识变量。信用自效用而生,效用是信用意识基础。货币就是人类普遍信任,被用来作为一般等价物和交换媒介的主观意识产物;货币信用则是一种人们自然“信赖而且有效”的行为意识和事物品质印象。
  ……

 现代货币效用论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