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小辞典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 >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 京剧小辞典

  • 版 次:1
  • 页 数:398
  • 字 数:415000
  • 印刷时间:2009年04月01日
  • 开 本: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32628117
作者:黄钧,徐希博 主编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04月 
内容简介

       《京剧小辞典》为配合教育部提出的“京剧进课堂”的教育试点工作而编写的专科辞典,共收条目2000余条,分为京剧一般知识、京剧剧目、京剧舞美、京剧音乐、京剧表演、京剧人物、京剧团体、京剧传媒八个大部分,涵盖京剧艺术的方方面面,资料丰富,内容深入浅出,语言晓畅通俗,适合学生阅读,也适合广大京剧爱好者查检,对弘扬传统文化、普及京剧有积极作用。本辞典由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题签并作序。书前有彩色插页,展现了京剧史的珍贵资料和名家的精美剧照,能使读者更直观地体会到京剧的魅力。

目  录

出版说明
凡例
序言
分类词目表
正文
京剧一般知识
京剧剧目
京剧舞美
京剧音乐
京剧表演
京剧人物
京剧团体
京剧传媒
词目拼音索引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京剧一般知识
       源流
        京剧我国最大的戏曲剧种之一。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前后,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与昆曲、汉剧、秦腔、弋阳腔、乱弹等剧种相互影响,逐渐演变成为京剧(1928—1949年期间曾被称为“平剧”)。因其基本唱腔由西皮、二黄两个主要腔调组成,故亦称“皮黄”。它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和完整的表演体系,表现在文学(剧本、字韵)、表演(唱、念、做、打、舞)、音乐(伴奏、锣鼓)、舞美(道具、化装、脸谱)等诸多方面。经过许多艺人长期的舞台实践,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表演程式,通过虚拟、夸张的程式化表演,创造了丰富多样的舞台人物艺术形象。在二百余年历史中,产生了老生前三杰、后三杰,四大名旦,四大须生,四小名旦等观众公认的艺术家。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京剧流派纷呈,名角斗艳,达到了鼎盛期。建国后,戏班、科班变成了剧团和戏校,京剧在集体创作和舞台整体形象等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无论是从剧团、观众的数量和演出本身的艺术质量上,总体皆为全国之冠。经国务院批准,2006年5月20日,京剧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京腔戏曲剧种。明末清初弋阳腔传入北京后,和当地的语言相结合而形成。有时亦称弋腔或高腔。清康熙、乾隆年间在北京盛行,有“六大名班、九门轮转”之说。对以后京剧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乾隆末年,秦腔、徽调相继进京,京腔逐渐衰落。


 京剧小辞典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