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特性与制度安排: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应用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通俗读物 > 资源特性与制度安排: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应用

  • 版 次:1
  • 页 数:275
  • 字 数:216000
  • 印刷时间:2004年08月01日
  • 开 本: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1765249
作者:郭守前 著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时间:2004年08月 
内容简介
  海洋渔业资源是典型的公共资源。公共资源与产权明确界定的专有资源,在开发利用实践中表现出明显的绩效差异。公共资源通常面临过度使用、退化、衰竭等“公地悲剧”。自1968年加雷特·哈丁首次提出“公地悲剧”的概念和问题以来,无论是理论界还是政府管理界都对公共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十分重视。但由于公共资源的非排他性、竞争性和外部性等特性,对资源使用者形成了规避责任、搭便车等机会主义的强烈诱惑,使资源的过度开发成为常态。
  “公地悲剧”表现出的普遍性和现实性,表明资源特性、制度安排与经济绩效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资源特性决定制度安排的形式及选择空间,具有不同物品特性的资源需要相适应的制度安排;不同的制度安排具有不同的激励结构和约束功能,经济行为主体将表现出不同的行为特征;因而与不同资源特性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具有不同的经济绩效,进而使不同特性的资源具有不同的开发利用绩效,不同的制度安排可能限制、阻止、诱导、刺激、“公地悲剧”的发生。基于以上逻辑关系,本书将新制度经济学和公共选择理论、博弈论及信息经济学等现代经济学前沿理论相结合,构建了一个关于公共资源利用绩效分析的“资源特性一制度安排一行为特征一经济绩效”的理论分析框架(RICP理论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对我国海洋渔业资源的实证分析中。
作者简介
郭守前,男,博士,1961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郫县。湛江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1990年在四川农业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学位,2002年在华南农业大学获管理学博士学位。曾获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3项,其他省部级科技奖2项,
目  录
1 导论
 1.1 问题及其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4 本书的结构
2 基本假设、概念和分析框架
 2.1 基本假设
 2.2 概念界定
 2.3 分析框架:“资源特性-制度安排-行为特征-经济绩效”
3 海洋渔业资源特性:基于公共物品理论的分析
 3.1 公共物品理论
 3.2 海洋渔业资源特性:公共资源
 3.3 海洋渔业资源的困境:公地悲剧
 3.4 小结

 资源特性与制度安排:一个理论框架及其应用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