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演义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科学 > 语言文字 > 格言演义

  • 版 次:1
  • 页 数:217
  • 字 数:100000
  • 印刷时间:2008年12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3378791
作者:夏德元 著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2月 
内容简介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作为一种交际手段,它既担负着人际交往的重要使命,同 时也是自我对话的媒介;作为思维的工具,语言的信息密度、精度和文化特质,则直接制约着思维的效率和品位;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语言记录着当代人的创造性成果,也给后代提供了进一步创造提高的基础。
格言,可谓言简意赅,微言大义的典范,常在只言片语之中给人以深刻的教益。它的产生既积聚了前人的无数经验教训,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的流传更得益乎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的艰辛实践,也是集体力量的体现。申国格言,反映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智慧,体现了中国人独有的思维方式和乐观嘲默性格,代表了中国语言特殊魅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把那些流传千古而今又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对未来世界且有着某种启示作用的,包含着博大精深人生智慧或暗示了无限广选的宇宙奥秘的语言加以通俗的推演,是一件十分有趣味的思维游戏。
目  录
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人言可畏
人怕出名猪怕壮
人贵有自知之明
千人所指,无病而死
不为五斗米折腰
不以成败论英雄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人贵有自知之明
俗语。意为人的可贵不仅在于他有观察世界、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于他有反观自身、反思自我的睿智。
  《老子·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大意是说:了解他人是一种智慧,而了解自己更是一种智慧;战胜他人表明自己有力量,而战胜自己则表明自己很强大。在老子看来,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都是智慧,然而了解自己比了解他人更进了一步。为什么这样说?其一是因为,了解自己要比了解他人难,之所以说难,那是因为自己看不到自己,自己想不到自己;而要看到自己,想到自己,就必定要有更大的智慧,需要有以他人为鉴的能力。
  《韩非子·喻老》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以上的道理:“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蹁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楚庄王只看到越国朝政混乱、兵力薄弱,而看不到自己国家朝政混乱和兵力薄弱,因此想去讨伐越国。杜子认为这是不明智的,并且用眼睛只能看到外物而看不到离自己最近的睫毛为比喻,使楚庄王明白了自己的缺陷,停止了愚蠢的行动。韩非通过这个事例说明老子所谓的“自知者明”,并且下结论说:达到有智是很难的,之所以难,不是难在了解他人,而是难在了解自己。
  中国古代文献中,最能体现自知精神风采的莫过于《战国策》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是人人皆知的名篇,一直收录在教科书中。此文展示了《战国策》的文学价值: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说理极为生动别致,立意也正直高卓,的确值得千古流传,世代研读。全文如下: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映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关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关?”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曰:,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关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书摘插画
插图

 格言演义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