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 > 各部门经济 > 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9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9635988
作者:葛健 等著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9月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信息时代与赛博空间和赛博战略;智慧城市及其发展现状;智慧城市建设思路;智慧城市需求分析;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等。
作者简介
  葛健,1964年9月出生于山西太原,祖籍河南洛阳,管理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信息网络室副主任。先后就读于山西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理学院,获理学学士、工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室工商管理博士后出站。
  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计量分析、电子信息产业、信息化建设标准、项目管理和信息化工程监理。
  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多年,参加过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项目工作组(EGS/WG4)监理标准制订工作。参与国家标准GB/T19668.5-2007信息工程监理软件工程监理规范编写;是“国家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库标准体系研究”项目子课题负责人。2004年负责组织了全国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学术会议,出版了《首届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年负责了第二届信息系统工程监理学术会议主持和论文集编写工作。
目  录
第一章 信息时代与赛博空间和赛博战略
第一节 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
第二节 赛博空间
第三节 赛博战略
第二章 智慧城市及其发展现状
第一节 智慧城市的概念
第二节 智慧城市的特征
第三节 智慧城市建设的现状
第三章 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第一节 现代城市模型
第二节 城市生态圈
第三节 智慧城市参考模型
第四节 城市类型确定
第五节 示范城市的试点选择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第一节信息革命与信息社会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基础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物质是世界存在的形式,能量是物质运动的形式,信息是物质抽象的形式。信息是知识的来源,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信息的开发利用水平决定了物质和能量的开发利用水平。按照信息、能量和物质的开发利用水平,人类文明可以划分为三个社会阶段,即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在农业社会,人类获取、处理、传输信息主要靠自己的生理功能(感官、大脑、神经系统和语言系统);所用的能源主要是柴草;劳动工具是简单的人力机械、手工加工或直接利用自然资源;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在工业社会,人类获取、传输信息的手段获得了发展(如电报、电话、射电天文望远镜的发明);所用能源以化石能源为主,如煤炭、石油(一次能源)和电力(二次能源);劳动工具是复杂的动力机械;利用自然资源加工或合成;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信息社会,人类处理信息的手段获得了延伸(计算机及其网络),信息技术得到高速发展;所用的能源是各种高效、清洁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页岩气等);劳动工具是带有智能的动力机械、数据处理工具和信息网络,可以精确地组织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信息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目前,人类历史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正逐步进入信息社会。除了各种自然资源、生产工具外,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和财富影响着社会的运转。
  当今社会中,竞争的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信息的掌握。例如,生产者掌握了正确的市场信息,就能以比竞争对手更优惠的价格、更优良的品质、更适合的规格提供商品,占领市场;投资者掌握了股票、期货、汇率、利率的走向就能获取高额利润;指挥员掌握了战场的地形、气象及敌我双方态势就能克敌制胜。相反,如果不掌握信息或者依赖错误的信息,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失败。
  现代信息系统不仅减少了公务旅行的开支,更重要的是加快了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速度,使资金周转率大为提高,社会资源得到了更充分合理的利用。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企业间竞争与合作的地域限制。今天,一个全球性企业可把它的研究开发部门、加工基地、销售总部分设在世界各地,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就像在同一座办公楼里一样方便。
  在信息社会,大量信息的存贮和检索的任务几乎已完全由计算机系统来承担。政府机构和各个部门拥有各种数据库,其中收集的大量数据由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库技术、云技术已成为信息存储、检索及处理、交换的有力手段。
  信息技术使知识形态的生产力得到更迅速、更广泛的传播和更充分的利用。工程师可以通过由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支持的数据库很快获取最新的设计参数、图纸和工艺文件,使社会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信息技术因此被人们称为“社会生产力的倍增器”。

 智慧城市的理论与实践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