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地域文化 > 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0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45204926
  • 丛书名: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
作者:马学强,曹胜梅 著出版社: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心(上海锦绣文章)出版时间:2010年04月 
编辑推荐
国际友人、海外旅游者来到上海,一定想知道自己和这座城市有着怎样的渊源。了解上海,融入上海——从打开《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开始!
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的是—本题为《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的图书,本书试图以“文化地图”为视角,梳理上海与法国文化渊源发展的线索与脉络,揭示上海城市与法国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展现中法文化在这里交流融汇的场面。  
内容简介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记录从上海开埠到今,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发生、发展,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精彩场面,展现上海作为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独特魅力。
《上海的外国文化地图》丛书,主要面向来沪参观的海内外人士,全书通过轻松的笔触,以讲故事的生动方式,将世界各国文化在上海这个东方国际化都市所呈现的独特魅力娓娓道来:历史发展的脉络是经线,人物、故事、社会生活、地标景观等是纬线,经纬交织,明珠璀璨,立体展现出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海纳百川的巨大包容性。
目  录
出版说明
一套连接上海与世界的书何承伟
总序
中国文化在交融和激荡中升华熊月之
前言
上海的法国记忆
壹 法国在上海设立的“法国区”
1、法国人的到来
十四个月零十六天的航程
法国首任驻沪领事
第一座领事馆
法租界的开辟
三座天主堂的落成
2、图说法租界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壹 法国在上海设立的“法国区”
1 法国人的到来
上海开埠前夕,最早踏上这块土地的法国人不是那些身穿礼服的商人,或者头戴两角帽的领事,而是身穿中国长袍的传教士。这是法国作为一个传统天主教国家、一个非以商业见长而以文化为傲的国度独具意味的选择。
十四个月零十六天的航程
1841年4月28日,三名法国耶稣会传教士南格禄(Claude Gotteland)、艾芳济(Francois Est eve)和李秀芳(Benjamin Bruyere)乘坐法舰“埃里戈纳”号从法国布勒斯特港启程,航行47天后,抵达巴西里约热内卢。两天后,“埃里戈纳”号重新出发,79天后到达新加坡,至9月23日晚抵达马尼拉。在马尼拉休整了两星期后,传教士们搭乘汉堡人的一艘商船“天堂”号前往澳门。此时,澳门由葡萄牙教会所掌控。在澳门逗留了一段时间,传教士们于1842年3月12日登上一艘英国三帆船“马斯登”号前往舟山群岛,5月7日到达定海。经过商议,李秀芳神父留在了定海。7月4日傍晚,南格禄和艾芳济搭乘英国机帆船“安娜”号向吴淞口进发,终于在7月11日顺利抵达长江口。7月12日,上海本地教友驾着小船把两位法国神父接到了浦东金家巷。
至此,距离布勒斯特港启程之日已整整十四个月零十六天。南格禄和艾芳济是19世纪40年代首批来沪的法国传教士。
法国首任驻沪领事
在法国的那两位传教士来到上海的一个月之前,即1842年6月,英国的舰队已先期抵达上海。6月16日,英国的军队占据了吴淞口,19日,兵临上海县城。在占据上海数天后撤离,英军溯江而上,攻打镇江。8月9日,进逼南京。明29日,英国人以坚船利炮相胁迫,促使颟顸的清朝政府与之签订了《南京条约》。在该条约中,上海被定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George Balfour)抵沪,随后与上海道台会商上海开埠事宜。11月17日,巴富尔宣告上海开埠通商。
书摘插画
插图

 上海的法国文化地图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