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 1942.11-1943.2(套装共2册)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治/军事 > 军事 > 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 1942.11-1943.2(套装共2册)

  • 版 次: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
  • 开 本:16开
  • 纸 张:铜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是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536174
作者:胡毅秉,丛丕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03月 
编辑推荐
    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血战,人类难以承受的巨大压力——这里有着一个个血肉之躯,一批批求生赴死的官兵,这里汇集了一桩桩惊险波折的见闻,一则则催人泪下的生离死别。这本书进行了专业细致的分析和考证,又用细腻的小说语言讲述着血腥、战栗、恐怖、热血沸腾的故事:
    从德军千军逼近,苏军一夫当关,到戏剧性的形势逆转——在苏德战争的这个转折点上,我们更能感受到乱世战局的无常,生命的脆弱,以及坚韧所创造的奇迹。
    本书将“街垒”工厂的战斗做了*程度的微观化,它不再是作战地图上抽象的箭头和符号,而是细化为围绕每一座建筑、每一个房间、每一堵墙壁甚至每一块砖头瓦砾的殊死争夺,以及在*困难、近于绝望的情况下双方士兵的心态变化和情感宣泄。
    骇人!残酷!野蛮!无情!斯大林格勒! 
内容简介
    本书并不是一部反映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的作品,而是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致入微的笔触呈现了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真实面貌,聚焦于苏德两军围绕斯大林格勒北部城区一个重要目标——“街垒”火炮工厂而展开的争夺战。这场鏖战相比规模宏大的整个战役而言非常小,却可作为充满徒劳无谓、残酷无情和命运无常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完美象征。
    本书叙事的起始时间是1942年11月初,德军经过一个多月的激战已经占领了斯大林格勒90%的城区,将苏军压缩到伏尔加河畔的几处桥头堡中。为了最后占领全城,德军特意从后方调来5个精锐工兵营投入“街垒”工厂方向,在11月11日开始的最后攻势中,将防守工厂的苏军步兵第138师分割包围在伏尔加河边一处宽不过300多米、纵深不过400多米的狭小空间内,由此形成了一座三面临敌、一面背水,被战火环绕的“孤岛”,苏军以步兵第138师师长的名字将这个小桥头堡称为“柳德尼科夫岛”。数百名苏军官兵在近乎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以高昂的斗志和超人的顽强顶住了德军的猛攻,给进攻者造成了惊人的损失——5个特遣工兵营在仅仅两周战斗后全都残破不堪,只能就地解散,混编入其他部队,“街垒”工厂战斗的残酷血腥可见一斑。随着苏军转入反攻并将德军第6集团军包围,“街垒”工厂周边的攻守角色互换,苏军以“柳德尼科夫岛”为跳板展开进攻,收复失地,然而陷入困境的德军官兵也表现出了不亚于对手的坚韧,顽强固守,直至1943年2月2日战役落幕。“街垒”工厂是斯大林格勒包围圈中最后投降的德军据点之一。
作者简介
    胡毅秉,从事军事类读物翻译工作多年,各大军事论坛常客。文章流畅自然,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代表译作有《航母舰队司令:弗兰克·杰克·弗莱彻在珊瑚海、中途岛和瓜达尔卡纳尔岛》。
    丛丕,1977年生于辽宁丹东,辽宁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专业硕士学位,二战史专家,著有《图解第三帝国空军综合事典1935-1945》、合编著有《虎之战迹:二战德国“虎”式坦克部队征战全记录 1942-1945》《二战德国陆军第654重装甲歼击营官方战史》《霍尔姆战役1942: 105天的东线血火地狱》等军事历史专著。其博学多才,历史学背景深厚,其文章及著作均文笔细腻且考证严谨。其亲自制作或监制的作品深得国内军事历史爱好者的肯定与喜爱。

目  录
【上册】
前言
难解死结
精锐云集
蓄势待发
大举进攻
一次一楼
最后一搏
附录
附录1:德军第6集团军作战序列(1942年12月1日)
附录2:苏军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作战序列
附录3:德军第305步兵师简史
附录4:苏军步兵第138师/近卫步兵第70师简史
参考文献
前  言
前言
斯大林格勒战役一向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性战役,一个精锐的德国集团军在伏尔加河畔的覆灭对于轴心国集团的沉重打击是毋庸置疑的,而对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鼓舞则是意义非凡的。正因为如此,战后东西方都出版了诸多关于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书籍,拍摄了多部以此为背景的影视作品,对这场战役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再现和诠释,即使在这一背景下,本书仍然以其独特的视角、细致入微的笔触呈现了斯大林格勒巷战的真实面貌,值得读者耐心品读。本书并不是一部反映斯大林格勒战役全景的作品,而是聚焦于苏德两军围绕斯大林格勒北部城区一个重要目标——“街垒”火炮工厂而展开的争夺战。“街垒”并不是该厂在这场战役期间的临时称谓,而是一直以来的厂名,它的含义非常明确,充满了布尔什维克色彩——对于经历了19世纪革命风暴的欧洲来说,“街垒”几乎就是暴力革命的象征。这场鏖战相比规模宏大的整个战役而言非常小,却可作为充满徒劳无谓、残酷无情和命运无常的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完美象征。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在突击炮的支援下,德军步兵们冲进了“街垒”火炮厂西侧边缘那由一条条铁路岔线、一座座半毁的库房和一堆堆火炮身管组成的迷宫中,接着步兵们反过来引导突击炮攻击目标。赫尔穆特·瓦尔茨二等兵1(Helmut Walz)就在这群人中间小心翼翼地前进。自从他被丢进斯大林格勒的战场以来只过了4天,但是已经目睹的种种可怕事实将永远铭记在他的脑海里。与他同属第577步兵团第7连的众多战友就在他身边丧命或负伤,他本人已经不得不在残酷的肉搏战中两次使用开了刃的工兵铲剁向敌军士兵的脑袋和脖子,还有一次砍过一个苏军士兵的手。但是,对年仅20岁的瓦尔茨来说,10月17日的早上似乎是恐怖和野蛮达到顶点的时刻,他亲眼看见一个步兵少尉站在突击炮旁指示一个新目标,但是当那辆突击炮开始转动时,少尉却绊了一下,摔倒在地。突击炮的乘员没有看见他,而是继续转动履带,从少尉的脸上碾了过去。一声非人的惨叫响起,当突击炮颠簸前行时,瓦尔茨看见少尉的半边脸被履带扯下来卷走了。
孤注一掷的进攻仍在继续。瓦尔茨被编在一个机枪小组里向“街垒”工厂的腹地前进,在他旁边扛着机枪的是他的搭档沙佩尔(Schappel)。当子弹开始呼啸着掠过身边时,瓦尔茨立刻趴到地上,但是沙佩尔还在跑。瓦尔茨眼看子弹和跳弹在战友身边飞舞,急忙叫他卧倒,结果沙佩尔一头栽进一个巨大的炸弹坑里。瓦尔茨顾不上还在纷飞的弹雨,赶紧冲进那个弹坑,他的朋友已经身负重伤躺在坑底,鼻子和嘴巴里满是尘土。瓦尔茨清掉污物,然后看了看伤口,顿时心凉了半截:他知道自己的朋友活不了了。子弹是从后面打来的,从左肩胛下面靠近脊椎处钻入,在躯干右侧崩出一个大洞,有气流带着嗖嗖声响穿出伤口。瓦尔茨知道自己朋友的五脏六腑只是因为被制服包住才没有流出来,便用绷带把伤口连着外套裹得严严实实。
“战争结束了,对吧?赫尔穆特。”沙佩尔呻吟道。
“对,沙佩尔,战争结束了。今天晚上我会把你带回去,我保证。你在这里安静地躺着,我去给你找个卫生兵,你伤得非常重。你听见这风声了吗?”瓦尔茨尽量安慰道。
“听见了。”沙佩尔说。
书摘插画
插图

 烈焰之岛:斯大林格勒“街垒”火炮工厂攻防战 1942.11-1943.2(套装共2册)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