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中国古典散文

当前位置:首页 >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中国古典散文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08年11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61761090
  • 丛书名:中国文学史
作者:(德)顾彬,梅绮雯,陶德文,司马涛 著,周克骏,李双志 译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8年11月 
编辑推荐
古代散文是中国文学的杰出成就之一。本书从区分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入手,指出中国古代文学性散文的发展以韩愈等的古文运动为发端,在唐宋八大家达到高峰,并在明清有进一步发展。游记作为散文文学的一部分,详细阐述其成为独立文体的过程及其兴衰的表现与背后的动因,并将研究视野延伸入加世纪,展现了现代游记的新图景;古典笔记发源于两汉,历经南朝唐代的流变,在宋朝成为独立的文体;书信尽现中国古人的人情世态、义胆柔情,艺术性和个人性成为书信文本作为文学文本的两大特色,有时甚至艺术性超过了交流的实用性。 
内容简介
本书从散文、游记、笔记和书信四种文体分门别类梳理各类散文作品变迁。古典散文(狭义的文学性散文):从区分广义散文与狭义散文入手,指出中国古代文学性散文的发展以韩愈等的古文运动为发端,在唐宋八大家达到高峰,并在明清有进一步发展,游记作为散文文学的一部分,详细阐述其成为独立文体的过程及其兴衰的表现与背后的动因,并将研究视野延伸入加世纪,展现了现代游记的新图景;古典笔记发源于两汉,历经南朝唐代的流变,在宋朝成为独立的文体;书信尽现中国古人的人情世态、义胆柔情,艺术性和个人性成为书信文本作为文学文本的两大特色,有时甚至艺术性超过了交流的实用性。本书纵观古今横鉴时局阐兴衰缘起,集西方汉学专门研究成果,采经典文本细究审美特性。
作者简介
顾彬,波恩大学汉学系教授,德国著名汉学家、诗人、翻译家。其研究领域以中国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以及中国思想史为主。
目  录
前言
顾彬:古典散文
一 导言:散文、随笔
二 在概念语境中的散文
三 中世纪
(一)韩愈
(二)柳宗元
四 近代早期
(一)欧阳修
(二)苏东坡
(三)王安石
(四)曾巩
五 展望:近代后期
(一)袁宏道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顾彬:古典散文
一 导言:散文、随笔
这些随笔在这里其实与风格奇异的作品和古怪陆离的、由许多不同成分拼凑起来的漫画有何不同呢?它们无明确形象、布局、顺序和比例,纯粹由偶然所决定。
——蒙田:《论友谊》
除古代诗歌外,古代散文也是中国文学的杰出成就之一。两者互补如同一个物体的阴阳表现形态一样。散文是否像诗歌一样来源于宗教,这是一个定义的问题。中国的文学史把这个最重要的散文形式说成是一切文学的开端。我所查阅的每一本《中国散文史》都从甲骨文说起。这样便轻易得出散文源于祖先崇拜的结论。但这也过于简单化了,而且产生了学者至今无法找到令大家满意答案的问题。于是,我们的探讨就必须谨慎地着手进行。
那么过去和现在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呢?我们的对象不明确,它像藏在七座山后的魔女,人们去寻找她,却迷失在山谷的大雾中。迷雾之一是中国的文学批评。中国的文学评论者认为,中国散文始于中国的第一篇文字记载,他们有时把它理解得宽于散文,有时狭于随笔,有时又认为散文不是一种类别,而是一种风格。此外,他们一再给这种文体起不同的名字,这点后文还会进一步论述。这似乎已预示了混乱。明细的区分总是不可能。散文有时指的是随笔,随笔有时指的是散文。形式的组合有些多余:各种类别及其独特的表现手段相互交错的情况并不罕见。于是,临时确定文章的类别和风格则成为读者的责任,只要他愿意并有能力这样做。
至今所取得的成就不能令人满意的原因何在呢?举个很小的例子,如果哲学家或历史学家像在中国散文通史和在受中国文学影响的中国散文的文集里那样都被算作散文家的话,那么什么是哲学,什么又是历史呢?谁把古代哲学家孔子、孟子、庄子或老子的著作,以及史书《左传》或史学家司马迁的著作算作为散文,那他就把它们列入了文学的范畴。今天无人会想到把柏拉图(Platon)或康德(Kant),修昔底德(Thukydides)或蒙森(Mommsen)算作为散文家,并因此把他们归入文学行列。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习惯上会说,他们是哲学家或历史学家,而不会说他们是文学家。但事情却更为复杂,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西方。
书摘插画
插图

 中国文学史(第四卷):中国古典散文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