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中国市民精神解剖报告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文化理论 > 大国小民—中国市民精神解剖报告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1年04月01日
  • 开 本:16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06041218
作者:刘伯奎 著出版社:东方出版社出版时间:2011年04月 
内容简介

    在中国的国家政治形象、经济形象越来越积极、越来越强大的同时,中国国民的个人精神文化形象在世界舞台上却仍然常常显得消极、弱势。其中一个非常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国民在越来越多地进入国际环境的同时,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丑陋”的指斥,目标所指。既包括暴发户式的粗俗、张扬,也包括小市民的猥琐、自卑。种种迹象表明,我们这个民族还远没有在精神文化层面真正觉醒。文化觉醒的任务凸显在我们民族的面前,凸显在全体国民面前。本书对中国市民文化与市民精神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思考,对中华民族如何从适应封闭的“桃花源”转向适应开放的“地球村”,如何由“大国小民”的传统文化逐步改造成“强国公民”的现代文化的必由之路提出了鲜明而犀利的观点。

目  录
前言
开场白:为小市民揭下粘贴已久的“道德水平低下”标签
附录一:“我是小市民”
上篇——“上海人被丑陋”考察门
人人好像都能够随口指责小市民的丑陋,在被指责的群体中似乎上海人最为典型,可是,小市民被丑陋的根本原因在哪里,不是更值得认真思考吗?
 一、关于“文化”内涌如何把握的一点说明
 二、上海市民的形象是怎样“被丑陋”的
(一)第一代上海人原本就出身于内地小市民
(二)长年在暗影夹缝中求生存如何美得起来
(三)只能一厢情愿地显摆自己怎么能真的美起来
 三、没有实力的小演员突然被推上大舞台如何美得起来?
(一)大树小树被一砍而光,于是就凸显了贴地生长的小草
(二)小人物突然成为重要角色,自身缺点就难免被放大了
(三)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导致上海与外地的对立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近些年来,随着上海物质文明水平的快速提高,电视、报纸等各种媒体上,对于市民在公开场合和公共场合的种种不文明言行的讨论不绝于耳,而且,种种话题往往都贯之以“小市民”或者“上海小市民”,至于不文明现象的罗列更是层出不穷。在网络上略作点击,立即就可以涌现出大量的信息,其中几乎众口一词的,差不多都是从道德评价与言行举止不佳的角度展开的批评乃至嘲弄,而且有时候,甚至可以上升至对“上海人”的全称判断。
这里从网络上随意引录两条如下:
一个名叫“没车族”的网友以“上海小市民”命名的文中写道:“上海之大,无需多言,而上海人的小市民习气之浓则全国其他地方鲜见。上海人的小市民习气表现之一就是对自己是一个上海人过于骄傲,过于自豪,以至让人莫名其妙,甚至反感。上海人已到了自我陶醉,甚至自恋的地步’。不要说卖菜的小贩,商店的营业员,就是电台、电视台这些媒体的主持人嘴里,也经常听到那句骄傲的‘阿拉是上海人’。小市民习气之二就是上海人的过于精明,过于斤斤计较和势利。精明是个优点,过于精明就让人受不了,而势利十足的嘴脸更是让人恶心。其三是上海人的媚外,特别表现在上海人的婚恋观上,如果家里有个妞,则恨不得用她换回几代人的荣华富贵。所以,择婿的首选当然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东洋的也行,只要和‘洋’挂上勾,非州的黑大个也未尝不可。找一个还未回归祖国的台湾人,已是十分委屈了,好在有钱。”
一位名叫“周口店人”的博客作者在“我限中的上海——没素质爱贪小便宜的小市民之地”一中写道:“上海滩的名声不太好,上海人的名声也不太好。……“上海人”这个称谓,在外地人心目中,有时简直就是诸如小气、精明、算计、虚荣、市侩、不厚道、赶时髦、耍滑头、小心眼、难相处等等‘毛病’的代名词。常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当人们议论某某人如何有着上述毛病极难相处时,就会有人总结性地发言说:‘上海人嘛!’后面的话也就不言而喻,而听众也就释然。似乎上海人就得有这些毛
病,没有反倒不正常。”
——随机选取的两篇博客对于“上海人”从价值观念到为人处世,方方面面的指斥堪称细密。至于对上海市民在言行举止方面的发难,似乎就更多了,略加总结,大概可以归纳出多达十余条的指斥。例如:
1、上海人好乱丢垃圾;
2、上海人好穿睡衣上街;
3、上海人喜欢公开场合吃零食;
4、上海人喜欢议论“张家长,李家短”;

 大国小民—中国市民精神解剖报告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