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礼之间——论明清之际的礼学转向(中国哲学青年学术文库)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 > 中国文化 > 情礼之间——论明清之际的礼学转向(中国哲学青年学术文库)

  • 版 次:1
  • 页 数:
  • 字 数:
  • 印刷时间:2014年08月01日
  • 开 本:大32开
  • 纸 张:胶版纸
  • 包 装:平装
  • 是否套装:否
  •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010137117
  • 丛书名:中国哲学青年学术文库
作者:刘永青 著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08月 
编辑推荐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的观念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和政治活动的各个领域。作为儒家社会秩序的基础,礼的内涵非常丰富。举凡行为仪节、典章制度、伦理道德以及政治思想和社会观念都属于礼的范畴。它既是社会各阶层的行为规范,也是历代社会共同体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理论框架和价值标准,并作为历代社会意识形态规范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心理情操、伦理观念和政治思想。在礼的长期发展中,它不仅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体现,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凝聚体。
  儒家认为,礼是圣人根据天地之理和万物之性,再结合人们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某些规则和约定,经过一定的损益而制成的,是人的生存和繁衍中不可或缺的要素。那么礼与情之间究竟具有怎样的关系呢?刘永青编著的《情礼之间--论明清之际的礼学转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首先,礼生于情,其次,礼以治情以及情与礼关系的演进。本书共分7章内容。

 

 
内容简介
  明末清初,思想界出现了两种令人瞩目的现象:一是重情思潮的涌动,一是礼学复兴之蔚起。这两种现象看似互不相关,然而,礼因情而生,情藉礼而显,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密切联系,共同推动着明清之际的礼学转向和发展,并使得这一时期的礼学研究呈现出其独有的时代特征。本书正是以此为中心,从对情和礼关系的历史考察入手,立足于明末清初的时代背景,通过对重情思潮在明末清初社会思想和民众生活中所产生的影响的分析,从思想契机和社会根源两个方面展现出这一时期礼学复兴的可能与必然,揭示出明清之际礼学复兴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重情思潮和礼学复兴两种现象的演进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阐述明末清初学者们在重情原则下从起源、本质、功能、发展等方面对礼的理论建构、在治礼中所坚持的缘情崇古的礼经诠释方法以及在礼秩重建中所体现出的重情特征,勾画出这一时期礼学发展的轨迹和面貌。以此为根基,从明清之际礼学在复兴发展中所体现的“以礼代理”倾向和在礼学研究中从形上分析到文本考证的方式转化两个层面呈现出明末清初的礼学转向,并进而揭示出礼学转向在明末清初的学术、思想、社会等层面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目  录
导言情与礼的关系探源
 一、礼生于情
 二、礼以治情
 三、情与礼关系的演进
导言情与礼的关系探源
 一、礼生于情
 二、礼以治情
 三、情与礼关系的演进
第一章明清之际“情”内涵的变化与复兴礼学的萌动
 一、明清之际“情”内涵的演变
 二、明清之际理欲关系的新阐释
 三、情理的流转与复礼的萌动
第二章明清之际的重情思想与复礼的社会诉求
 一、明清之际的“重情”思想趋向

 情礼之间——论明清之际的礼学转向(中国哲学青年学术文库)下载



发布书评

 
 

 

PDF图书网 

PDF图书网 @ 2017